【黄冈日报】周家楼:强村富民奔小康

2016-05-31 15:36  

本报记者 袁 桥 熊 陈

“我现在一天工资100元,一个月做20天左右的事,月均收入2000元左右,解决了儿子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生活比以前好多了。”5月中旬,记者在红安县觅儿寺镇周家楼村采访时,贫困户周细华介绍,他还申请了移民搬迁扶贫政策支持,用不了多久就可以住进新房了。

周细华是周家楼村9组人,因妻子早逝,一个人带着两个儿子,大儿子身体有病,小儿子正在上高中,全家仅靠他一人打工为生,生活常常捉襟见肘。结对帮扶工作启动后,村里结合他家实际情况,安排他在离家不远的湖北宁和实达道路工程有限公司务工,让他既能照顾家里,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周家楼村地处觅儿寺镇以南,紧邻红安县经济开发区。全村15个自然湾,22个村民小组,764户2903人。精准识别工作中,该村确定贫困户189人,其中五保户4人,低保户144人,一般贫困户20户,41人。

村支部书记高俊喜介绍,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按照“强基固本、强村富民、强农兴业”的发展思路,带动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已脱贫20户。

走进村老年活动中心,有的三三五五聚在一起看电视,有的在下象棋,一圈人围着观战,其乐融融。高俊喜介绍,近几年,乘着历年“三万”活动东风,村容村貌、基础设施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村庄环境整治方面,建立垃圾池32个,新建公厕24所,村配套垃圾运输车1辆,一个星期对各个小组垃圾清理一次,清洁卫生由专人负责监督。在交通出行方面,15个自然湾的通组公路全部硬化,老百姓再也不是晴天一脚灰,雨天一脚泥。全村756户都安装了自来水,村民的饮水安全有了保障。同时,村干部值班、代办服务制度化,做到村部门常开、干部人常在、群众常来往,让村民办事不出村。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觅儿寺镇党委、政府结合周家楼村实际,以湖北宁和实达道路工程有限公司作为该村的帮扶企业,通过工业扶贫模式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

湖北宁和实达道路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沥青研发与生产、沥青路面施工等市政工程。结合市政工程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特点,公司安排周家楼村23户贫困户就业,与贫困户签订“两书两清单”,并结合各自特点,安排合适工作岗位。公司为务工贫困户提供中餐和午休场所,确保贫困户每天务工工资不少于100元(女工每天工资不低于80元),年总收入不低于18000元。

“贫困户打工得薪金,入股后还有红利拿。”镇党委副书记卫华介绍,为拓宽贫困户增收途径,镇村合理运用贫困户贷款政策,采用贴息入股分红形式,既增加贫困户政策红利收入,降低贫困户贷款风险,又破解企业融资贷款“老大难”问题,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和企业长足发展“双赢”模式。

除企业就业外,能人带动是该村脱贫致富的另一路径。驻村第一书记汪秀安介绍,该村能人周向红2012年回家创业,成立了御品种养专业合作社,目前流转土地215亩,资金投入已达1000万元,已有100亩大棚开始投产。合作社为该村10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

“在去年脱贫20户的基础上,我们计划今年脱贫24户,2017年脱贫40户,一定会顺利实现全村脱贫目标”。高俊喜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