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情怀闪耀在军徽之上 ——品读王世军小说《军徽》

2017-11-10 15:41   孟桂兰

小说《军徽》是武汉市军旅作家王世军先生的最新作品,发表在2017年第一期的《楚天文学》上。

认识王世军是五年前,一群红安籍的文学爱好者冒着严寒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回老家,参加《红安散文百家》的首发式,我们都是其中的一员。王世军先生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上校军官转业,就职于武汉市委办公厅,在我的眼里他既是我的红安老乡,也是活跃在红安文学圈的文化名人。

品读《军徽》时,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创作中的那种浪漫主义情怀,以及作者恪守人生信仰的军旅作风而形成的严谨做派。

小说《军徽》有两条故事线,一条明线是讲一枚军徽引发的人性故事;一条暗线是讲军人在战争中因为有信仰方能成就人生梦想的故事。小说的整个故事是以解放前的战争为时代背景,讲述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红军蔡后继的传奇人生。作者采用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先讲述红安一个普通的庄稼汉子蔡前仆跟随着众多乡亲参加起义,在战乱中因为自己帽子上有个五角星,好识别,从而被指定为攻城队队长。顺利攻城后,被起义军正式任命为敢死队队长,赢得佩戴军徽的荣誉,跟随部队继续征战。五年以后,蔡前仆在战争中牺牲,临终前,他摘掉自己帽子上的军徽,委托战友交给妻儿。丈夫的牺牲,使得蔡前仆的妻子悲痛欲绝,她鼓励年仅14岁的儿子蔡后继立志从军,并把父亲的军徽交给了儿子。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蔡后继被敌人打中睾丸而掉队,他在生命垂危时,却不忘把随身带在口袋里的那枚父亲遗留的军徽交给战友程学华,鼓励他一定要带着军徽重返部队,而后昏迷不醒。程学华把他背到附近村里求助,被村民博尔莲、博尔珊母女收留。”

如果说前部分都是作者在创作小说《军徽》时的一些铺垫,那么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是讲长征中有位红军因负伤而掉队后的传奇人生。《军徽》刻画了博尔珊在为蔡后继护理伤口时的戏剧性,大胆描写这对恋人的爱情故事,借此把故事推向高潮,让两位彼此原以为对方不在人世的战友意外重逢,而且还是在全国英模大会上而相互猜测,最终发现对方就是自己日夜想找的战友,点题让那枚被程学华随身携带的军徽物归原主,让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另外,小说《军徽》可以读出浪漫片段的场景还不少,比如:蔡后继的父亲蔡前仆因为喜爱军徽到获得军徽的,再到为军徽而战的理想;蔡后继当上营长后与女战友因为父亲那枚军徽而在部队里引发闹剧;战友程学华与蔡后继的渊源;博尔珊打开蔡后继心结的片段等等。

《军徽》一部军旅题材的小说,故事内容有张力,故事情节有看点,之所以能吸引读者,因作者有着深厚的人生积累,善于观察生活中那些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大故事,而且注重挖掘人性光辉的英雄之美,有力地抓住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引人入胜。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却能用行动诠释人性的英雄之美在平凡中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