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领导笔谈 精准扶贫要“七做”发力

2016-03-25 14:59  

作者:韩红卫

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统领下,扶贫攻坚工作已摆在各级组织重要位置。作为乡镇干部更要精准扶贫、精准发力,要多思考、勇担当、有作为。

红安县永佳河镇226平方公里,46个村,识别确认重点贫困户2611户,5859人,其中一般贫困户646户2076人,低保贫困户119户398人,低保户1333户2862人,五保户513户522人。今年,我镇计划脱贫580户1869人。

由于贫困问题形成的长期性、广泛性,解决贫困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精贫脱贫工作还是刚刚开始,还存在自然条件差、解决难度大等客观问题以及政策宣传不到位、创新办法不多、工作还不够深入扎实等主观问题。为确保脱贫计划如期顺利完成,我们全面落实上级关于产业扶贫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坚持“七做”:

第一、做实第一要素,搞好产业扶贫的组织保障

精准脱贫产业扶贫是一项事关大局、艰巨繁杂的系统工程、政治任务,打好产业扶贫的攻坚战,必须有坚强的组织保障。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一是思想认识高度统一。把精准脱贫、产业扶贫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统揽全局的工作来抓,签订了军令状、制订了作战图、分解了任务量、明确了时间表、落实了责任制。二是精力时间高度集中。其它各项工作都服从服务于脱贫工作,把精准脱贫、产业扶贫作为各项工作的纲,党政一把手把产业扶贫直接拿在手上,放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中,做到每天到镇作战室问一问、看一看,经常下乡走访调研,每周党委会研究通报一次工作进度。1名副书记、1名党委成员、2名副科助共4名领导专门主管、分管、协管精准脱贫工作,镇作战室抽调了3名最优秀的干部专门负责日常工作。全镇上下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纲”,做到纲举目张。三是政策宣传高度透明。把上级政策特别是县委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利好、惠民、务实、可操作的好政策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做到包保干部、贫困户都了如指掌、应用自如。四是行动步调高度一致。我们积极与驻镇驻村帮扶的县领导、县直部门以及县直派出的第一书记、包保干部联系勾通,加强协调配合,做到目标同心同向,工作同步同方。5名住点县领导、14个县直部门、14名第一书记、427名县直包保干部,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扎实的作风,是我们永佳河镇精准脱贫、产业扶贫的榜样、示范力量。

第二、做大工业经济 打造产业扶贫的重武器

进厂务工是有劳动能力、而过去因种种原因不能离家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的最好途径。一人进厂务工,全家就能脱贫。我们积极利用县委政府出台的工业扶贫的好政策和永佳河镇发展工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把工业扶贫作为我镇精准脱贫、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努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一是继续扩大永佳河生态科技创业园工业起步区规模。县委决定创办永佳河生态科技创业园,允许永佳河镇办工业,推动工业起步区逐步融入南部工业新城,是县委县政府对永佳河镇的倾斜和支持。我们抓住机遇,咬住目标,保持定力,扎实推进工业起步区的发展。目前,工业起步区共落户工业企业11个,其中投产并进规的5个,在建的6个。还有两个项目等地开工。一期平整开发的300亩土地全部供完,急需平整开发第二期土地。

二是深入宣传工业扶贫政策。发动工业企业投身扶贫、壮大自己。我县工业扶贫的政策优惠,对我镇创业型、处于起步爬坡阶段的民营微小企业来说,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我们深入企业宣传政策,引导他们投身扶贫事业,在扶贫中发展壮大自己,实现企业、贫困户、政府三赢。湖北永金2013年建成投产后,一年一个台阶,生产线由最初的2条。达到现在的8条,总投资达到9000万元,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急需扩张但遇到资金瓶颈。工业扶贫的政策出台后,他们计划吸纳200名贫困户就业,从中获得低息贷款后,并再自筹部分资金,迅速二期扩建工程。目前,二期扩建已征地30亩,正在建设厂房。二期建成后,生产规模将再翻一番。将按红安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产值达到5亿元。同时,企业出台解决单间或夫妻住房、无试用期、不受性别限制、同岗待遇按最高标准、根据个人特点优先选岗等非常优惠的政策吸引贫困户到厂就业,目前已有59人已经进厂上岗。月平工资均在3000元以上。凡进厂务工的,其家庭基本脱贫。如县纪委干部包保的刘祥村贫困户刘力才,过去由于女儿要上学,他无法去外地打工而处于贫困线以下,去年到永金上班上岗后,月收入近4000元,他父女两人一家的贫困问题当即解决。永佳河镇已经投产和即将投产的规模以上企业,以及华辉模具等十几家小微企业,已吸收175名贫困户进厂上岗就业。标志着175户已经脱贫。

三是搞好用工对接。凡家有劳力、有就业愿意的,户户建立专门的档案,一户一个责任人,一个企业一个专班,加强衔接,上门对接,跟踪服务,不上岗不罢休、不脱贫不脱钩。争取全镇有劳力能力和就业愿意的贫困户都能通过工业扶贫实现脱贫。同时,组织好觅儿园区用工对接会,2016年1月 5日,我们举办了高标准产业园用工对接会,园区22户企业到会招工,350人当场报名,表达了就业愿意。

第三、做强现代农业 开辟产业扶贫的根据地

现代农业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更是产业扶贫的根据地。我们利用资源做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项目,探索现代农业支撑精准脱贫新途径。葡萄、桅果、苗木、竹柳、金银花等十大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项目成为我们精准脱贫的重要产业。如栀果基地已达到1.5万亩,花季栀果十里飘香醉人,既破解了农村“四荒”难题,又让农民靠流转费增收、打工增收等,去年仅采摘栀子果一项每人每天收入在200元以上。2014年引进的湖北供销昊森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宋大、桃八线14个村发展万亩竹柳林下养殖白鹅、山羊项目,更是精准脱贫的代表作,贫困户不仅在流转费、打工等中增收,还可从白鹅、山羊寄养中增收脱贫。2015年3月,湖北优嘉落户来已投资9000万元在程大村发展葡萄2000亩,建种植、休闲、旅游基地,农民轮流进园打工,去年农民打工增收80余万元。其中5户贫困户增收10万多元。

第四、做实市场主体 培植扶贫主力军

一是全员招商引进市场主体。连续多年奖励招商引资有功人员,激发全民招商引资,促进市场主体进驻落地,造就一批产业扶贫主力军,为推进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大平台。

二是强服务吸引市场主体。我们树立企业家老大思想,为他们服务只当“店小二”、 不当“管家婆”。 只要进驻的市场主体,镇里下村协调矛盾,到上面跑审批、融资、销路、忙种苗等等,贴进大量人力财力,受到广泛赞誉。

三是改善条件留住市场主体。我们修5.5公里生态大道、修栀果园路、改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争取项目扶持投2300万元解决栀果、苗圃等基地自流灌溉、滴灌等等,都是留住市场主体、培植扶贫主力军的举措。

四是发动全镇发展市场主体。据统计,全镇共有注册市场经营主体79多个,还有100多个在筹办创业之中,农业、工业、旅游、服务业市场迅猛发展,个个货真价实,成为成为产业扶贫的主力军。

第五、做美城镇乡村,拓展产业扶贫的创业空间

通过产业扶贫使贫困户脱贫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但不是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贫困户不仅能脱贫,还要致富,至少有一至二成的贫困户成为富裕户甚至当老板。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出路是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根本途径就是在流通、休闲旅游、服务业寻求商机。为此,我们加强城镇建设,加大休闲旅游产业招商建设力度,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为贫困户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创业平台、拓展创业空间。

首先是加强镇区建设,镇区是居民集中区,也是全镇的经济中心。我们加大投入,使镇区在近三年扩大了1倍,高规格整治一河两岸、实现镇区空地全部硬化绿化,永福商贸体、仿古步行街的建设使镇区提档长级,新建的500平方米集贸市场对贫困户免费提供摊位。预计今年五一开张时,有30户贫困户能进场当老板。

其次要是加强中心集镇的建设。近三年先后对桃花街、向阳街、李家垸三个中心集镇进行了改造,增强了集镇的吸附、服务功能,方便附近贫困户就近创业。

再次是加强旅游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争取每一个旅游项目和一个美丽乡村能够吸收5至10户贫困户就近通过提供农副土特产、旅游商品、发展农家乐脱贫致富。喻畈美丽乡村建设仅刚刚起步,就带动了3家贫困户从事红苕、蜂蜜等土特产出售,提供农家乐食宿预订服务等,每家均获利1万元以上。

第六、做实民生工程 传递产业扶贫正能量

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热诚的奉献爱心,做实民生工程,传递产业扶贫正能量。一方面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医疗救助、光伏发电产业、助学帮困等方面的惠民政策。在医疗救助征集贫困户信息建档时,包片党委全程带队,部分不能到体检站的则入户上门体检建档、没缴新农合费由镇村垫交,做到体检和建档“不落一人”。加大培训力度,办了三期培训班,使100多名贫困户提高了养殖技术、掌握了汽车驾驶技术。等等。

另一方面我们举全力之力大力兴办民生实事,实施了“打通三横、延长一纵”园区路网工程 ,完成了北冲村通麻城顺河、马埠头村通歧亭等民项目生,还完成了饮水工程、交通项目、绿满红安、低保、危改、移民等民生实事,件件做实、事事做好,让贫困户感受温暖,增强信心。

第七、做牢村级堡垒 巩固产业扶贫的前沿阵地

精准脱贫、产业扶贫,村级是主战场,村干部是主攻部队、常备军。

一是加强支部和阵地建设。“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以从严治党、争当两为干部为抓手,加强支部带头人和一班人建设。使其真正成为贫困户的贴心人、领路人。利用扶贫机遇新建刘祥村、北冲村、码埠头村等7个村级服务场所,改造喻畈村等9个村的便民服务中心,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体15个,使强村富民等五大功能梦想逐步成真。

二是发动重视党员参与。通过“两学一做”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一般贫困户都有1名党员包保,如狮子口村书记将包保的贫困户孟子和安排到自家的板场务工,年收入1.8万元。

三是加强检查督办。村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镇党委政府各项工作与扶贫攻坚工作紧密联系,推行扶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六个统一: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参与、统一推进、统一监督、统一考核。镇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到村,村支部成员及党员联系到贫困户,明确工作责任,将精准扶贫作为“六考”的主要内容。加大追责问责力度。

通过以上七做,将精准发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环环紧扣、有序推进,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作者系红安县永佳河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