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畈村:一河两岸秀   荒山变金山

2017-05-16 15:41   红安网   安斯

红安县旅游局局长夏红胜就基地依山傍水打造旅游观光亮点“把脉”。安斯摄

位于红安县城外环线发展大道东侧的杏花乡王祥畈村,倒水河支流0.92公里贯穿,河道两岸原本是荒山、荒滩,如今变成百亩“花果山”。5月14日,红安县绣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组织村民抢抓时令,赶在雨水来临前,栽种紫薯。

紫薯与果木套种。安斯摄

红安县绣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16年注册成立,着手开发荒山,改造河滩,着力创办王祥畈村精准扶贫示范基地,灵“绣”两岸,扮靓这条古朴的倒水河。2017年2月,在红安县杏花乡党委、乡政府和王祥畈村两委的重视支持下,该公司成功流转土地486亩,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目前已栽种名优晚熟桃树、梨树260余亩,种植名贵园林绿化苗木45亩,建果蔬大棚80亩。实施优质生态水果种植销售、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田园休闲、时令果蔬采摘经营理念,山坡披锦绣,河水欢畅,荒滩变绿洲,山村变样,村民致富。

村民抢种紫薯。安斯摄

王祥畈村有70多户贫困户,该公司带动贫困农户在家门口打工,助力精准脱贫攻坚。已发动30户贫困户参与公司果蔬大棚种植,25户贫困户与公司签订果园管理劳务合同,15户贫困户与公司签订苗木、鱼池管护协议。

“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红安县绣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农村经营体制,采取股份合作经营,能人搭台“唱戏”,农民参与得实惠。用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式,装备和改造传统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植市场主体,实行“产+销”连成开发,区域化种植、公司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模式,集特色种植、观光农业、农耕体验于一体,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高效益、高回报,不断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淌水过河,两岸披绿。安斯摄

该公司负责人说,倒水河源头清澈的河水穿流一息,犹如基地的命脉,河堤两岸加固整险迫在眉睫,防洪防涝刻不容缓,河道疏浚治理排险工程预计投资9.6万元,目前资金尚有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