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缘丘陵集合模式”活了红安红土地 ——红安华缘打造休闲农业模式路径探秘

2016-01-29 15:34  

文/李  哲易冉

近些年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休闲农业在全国遍地开花,竞相发展,正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的民生产业。隆冬时节,正值年末岁尾,笔者相约来到闻名遐迩的“全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何家湾村,采访红安华缘种植专业合作社,探寻该合作社如何打造休闲农业模式,引领当地“三农”发展的典型事迹,力求通过采访挖掘,总结华缘模式的经验,为湖北乃至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提供启迪与借鉴。

红安华缘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通过近三年时间的运作,该社以规模化整体流转贫瘠土地为基地,以合作社为创业平台,以红色文化为靓点,以体闲农业产业化发展为载体,以带动当地“三农”发展为己任,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驱动力、以产业为载体、以滚动发展为理念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简称华缘丘陵集合模式)。短短的三年时间,该合作社在理事长李志强的率领下,将合作社休闲农业各个项目做得风生水起,远近闻名,引人入胜,成为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湖北十佳示范农庄。2015年8月,该社农家乐项目,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同时,该社理事长李志强也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光荣称号。

路漫漫其修远,必将在于焚膏继晷地产业思维、孜孜矻矻此地产业探索和实践之中。

思路决定出路

——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广袤的土地资源优势,是做好休闲农业产业的绝佳圣地。

隆冬季节的红安华缘种植专业合作社休闲农业基地,虽然进入寒冷的冬季,但这里的33.33hm2杨梅树却枝繁叶茂,绿色如黛;26.67hm2设施草莓大棚,却鳞次栉比,井然有序。棚内一片绿色中红莓点缀,丰收在望。据理事长李志强介绍,刚刚上市的鲜草莓不出这个体闲园区,一市斤可卖到40元,而且供不应求;每天到高桥镇旅游参观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和陈锡联、詹才芳、王近山等20多名功勋卓著将军故居的游客络绎不绝地到华缘生态餐厅就餐;数十个何家湾村的妇女正在忙于对合作社基地马鞭草育苗的移栽……所有这些场面,是笔者来到红安华缘种植专业合作社休闲农业基地的所见所闻。笔者感觉这里虽然是寒冷的冬季,但却有着春天般的激情和生机勃勃的场景。当笔者采访李志强及其妻子陈梅永当初进入该地进行休闲农业产业开发的动因何在时,他们夫妻两个感慨颇多。   

他们说道,当初进入休闲农业开发的动机有四个方面:   

一是红安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红安做休闲农业产业开发,有着广阔的产业前景。红安(原名黄安),这里爆发过著名的黄麻起义,创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三支红军主力部队,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走出了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开国将领,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将军县”。而选择在该县高桥镇投资休闲农业开发,正好看中的是,这里是国家主席李先念的故居,诞生了陈锡联、詹才芳、王近山等20多名功勋卓著将军,不管现在和将来这里都是红色旅游胜地,在这里开发休闲农业和旅游产业必然前景远大,风光无限。   

二是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发展休闲旅游业的首选。红安县位于湖北省的东北部,大别山南麓,南临武汉,北接河南,有方便快捷的交通优势。至武汉仅一个小时车程,距武汉天河机场85km,武合铁路、沪蓉高速(武麻段)、麻安高速穿境而过,红安火车站距县城仅20km。   

三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的需要。由于近几年我国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少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或打工,农村留下来多是老弱或妇女在家种地,虽然经历过农村税费改革,但农民种田与进程务工经商或打工的比较效益相差甚远,导致农村很多田地无人耕种或效益低下。这一背景,也正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潜力所在,人心所在。

四是企业转型升级有要求。李志强,1973年4月出生于汀西省贵溪市,大专文化程度,妻子陈梅永系浙江温州人,他们夫妻两个既有温州人的精明睿智,又有江西人的豪爽厚道,一对有天赋的商人夫妻。1998年,他们在浙江温州创立了一家制作旗帜的企业。2011年,他们又将业务拓展到湖北,在红安县经济开发区投资数千万元,成立于武汉干喜旗帜工艺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中外需要的各种旗帜,是中西部最大旗帜生产基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生产企业。2012年,由于受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影响,旗帜生意一路下滑,他们开始谋划企业转型升级,把眼光投向他们熟悉而有感情的红安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才是硬道理:2013年,在红安县、高桥镇和何家湾村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李志强夫妻两人投资1500万元,成立了红安华缘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以每亩均价350元的价格和流转期限30年的合同期,整体流转土地113.33hm2,用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项目,至此,一个全新的产业正式诞生。 

模式决定成功 

——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驱动力,以策划创意农业为着眼点,全力打造“文化+服务+农产品”三柱一体的产业化模式   

合作杜刚成立的2013年,李志强夫妇带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跻和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做大做强做精体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疑问,先后到云南、江苏、江西、贵州和陕西等地考察学习,先后参观了云南的“春花经济”、江苏大丰市大中镇的“梨花经济”、贵州兴义的“农家乐”和陕西袁家村“民俗乡愁”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项目。    

经过参观学习,结合红安实际,他们经过慎重思考,决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驱动力,以策划创意农业为着眼点,全力打造“文化+服务+农产品”三位一体的产业化模式,以此将合作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做到精致绝妙的境界。   

——以讲好红色故事为足大亮点,以体验千年农耕文化为丰富点,山卖产品到卖文化。红安有着“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美誉,《铁血红安》、《李先念》等多部电影、电视剧在国内外传播,华缘合作社生态餐厅紧紧抓住红安文化亮点,先后推出红安菜、主席菜、长征菜、胜利宴、会师宴等红色文化菜单和宴席,以此拉动消费;同时,合作社还有红军跑马场项目供游人体验,到2015年两项收入累计每年都在510万元左右。同时,他们以体验劳作和观光项目为载体,先后新上了以采摘、加工、品尝为劳作体验和花海观光等休闲农业项目,以此传承红安上千年的农耕文化,让年轻人和城里人水远记住乡愁,仅此一项每年的门票收入都在300万元上下。   

——以优质服务、诚信经营为理念,山卖产品、卖文化到卖微笑、卖温馨。凡到华缘休闲农业基地就餐、劳作体验、观看花海、骑马游乐或是购买农产品以及其它娱乐活动的人都是华缘休闲农业农庄的贵客,对于贵客他们都是以礼相待,优质服务,让顾客在华缘农庄享受到远离城市喧闹、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到大自然之美的温馨,找到和记住乡愁的感觉。由于服务优质,每年都会带来15万的游客,年收入在450万元上下。   

——以健康理念为宗旨,着力打造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由卖文化、卖服务到文化、服务和农产品一起卖。目前,该合作社已注册出“红土乡情”农产品商标,已开发出虫子菜、当季菜、甜玉米、糙米、生态稻米、莲蓬、红皮花生、    时令蔬菜等系列蔬菜和杂粮;已养殖成功莲米鸭、飞鸡、红安土猪等畜禽;已成功种植出杨梅和草莓;已成功生产出杨梅酒、草莓酒、纯杨槐蜜、红安熏腊肉和土鸡蛋等系列土特产,产品远销浙扛温州、武汉、广州等10多个大中城市,每年的销售收入都在500万元左右。   

到2015年12月,华缘合作社已建成了草莓种植园、荷花园、葡萄园、杨梅园、苗圃基地、桃园、薰衣草园(花卉园)、儿童乐园、生态餐厅、乡村文化园、农产品展销区、停车场等12个体闲农业项目,基本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三产融合产业格局,每年实现销售收入达1760多万元,而且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更美。   

合作共赢天地宽   

——与农民合作,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更美;与各类经营主体合作,让合作社得到发展,让合作者实现获利   

2015年12月29日下午,明媚的阳光照耀大地,层林尽染、风景如画的红安,显得更加清新和静谧。然而,在该县高桥镇何家湾村华缘合作社花海基地,却人声鼎沸,热火  朝天。来自该村30多个农家妇女正在忙着移栽马鞭草,53岁的农民余建春说,她家3口人,女儿外出打工,她和丈夫长年在华缘合作社花海基地打工,老两口一年打工收入达  50000多元,原来老两人身体不好、外出打工没人要,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成了香饽饽。据介绍,像余建春这样的固定打工者,该基地2014年达40余人,工资支付在120万元左右;临时用工量大体在10000个工作日,年支付工资在70万元上下。同时,该合作社流转的113.33hm2亩土地,原来都是土地贫瘠和不耐旱的田地,稍遇干早年景收成极差。通过流转给华缘合作社后,被流转土地的农民,不用操心、不用劳作、不用担心天灾就能获得亩平500多元的收益。这一收益来源于亩平流转费350元和国家粮食直补等150多元两个部分。   

走在该合作社杨梅种植基地,笔者看到一米半高的杨梅树枝繁叶茂,长势良好,一望无际。陈梅永谈起基地的杨梅树,心酸和欣慰涌上心头。她说道,杨梅树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6年期的杨梅树开始挂果,到7年以后,每棵树平均按lOOkg挂果计算,仅卖鲜果可以实现收入3000元。如此按每亩25颗(以每亩667m2为单位)树计算,每亩可实现75000元的收入,远远高于未流转土地前农民种植玉米、棉花或花生1000多元的价值;如果对果子进行加工开发成杨梅酒,那价值又成倍翻番。谈起今天的杨梅树,她饱含心酸泪水。原来这些杨梅树都是2013年他们从老家温州运来的,一棵树从温州买回到运到栽在地里,仅成本就顶500元。尤其在2013年下半年由于天气长期干旱,造成了死苗严重,合作社杨梅基地仅此一项损失100多万元。   

在该合作社草莓种植基地采访,一位基地负责人介绍道,草莓属于当年种植当年收益的果类作物,像这样设施大棚种植,l亩(按l亩  667m2计算口径)草莓毛收入可以达  到50000元,除去成本20000元,可以实现卖鲜果纯收入30000元的收益;如果将草莓加工成草莓酒,效益将翻6—8倍。   

不看不听不知道,一看一听方知晓。这仅仅是笔者采访了解到的该合作社两个高效种植基地的亮点。据笔者采访了解到,该合作社对流转的113.33hm2土地,都是按照高效模式、实行顶层设计和分步实施的办法推进的,笔者不禁感叹道:高效农业模式,富了农民,美了乡村,强了企业。   

如今,为了做大做强合作社的规模,该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理念的设想,推出了美食广场、休闲旅游、露营、生态小别墅和种植风情园等10多个项目的招租,力求以项目招租,实现让各类经营主体合作者有利可图,让合作社得到做大做强,让当地农民实现更多的增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笔者坚信:未来的红安华缘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定会在理事长李志强的率领下,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华缘丘陵集合模式”一定会得到发扬光大! (此文转自《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