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泉居士——李贽

2015-09-28 11:06  

李贽(1527——1602),福建泉州晋江人,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号卓吾,字宏甫。初名李载贽,又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龙湖叟。26岁参加乡试中举,做过教谕、刑部员外郎、礼部司务、知府等官职。其主要著作有《李氏焚书》、《续焚书》、《李温陵集》等。

李贽一生到过黄安三次。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李贽往云南赴任途中首度到黄安,会见好友耿定理、耿定向。三年后,李贽任满,携妻子离开云南。经四川,取道三峡,沿长江而下,再度来到黄安。耿氏兄弟热情挽留,为他在县城东15里的五云山构筑“天窝书院”,供其讲学著书。不久,又移居县城附近的似马山洞龙书院,继续教授弟子, 潜心著书立说。 其所著《焚书》、《藏书》、《续藏书》半脱稿于此。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李贽与耿定向产生学术之争,心情十分不畅。加之挚友耿定理的去世,使他情绪十分低沉苦闷。于是,移居麻城,结束了在黄安寓居四年的生活。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李贽不顾年老体弱,第三次前往黄安。在天台山会见晚年辞官归居黄安,在“天台山书院”著书讲学的耿定向。两位老人执手相随,尽释前嫌,畅叙友情。

李贽一生三次到黄安,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宿天台顶》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缥缈高台起暮秋,壮心无奈忽同游。

水从宵汉分荆楚,山尽中原见豫州。

明月三更谁共醉,朔风初动不堪留。

朝来云雨千峰闭,恍惚仙人在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