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坪长胜街

2015-11-20 16:10   .



在革命战争年代,七里坪是“黄麻起义”策源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鄂豫皖苏区早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七里坪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为今天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址、遗迹资源,长胜街就是其中之一。

长胜街是七里坪的一条主街,原名正街,1930年曾命名为杨殷街,全长400米(解放后又续建了290米)南北有城门楼,花岗石条砌成。街道两边房屋清一色的青砖黑瓦、木格窗户、木板门扇,每间房屋山墙或隔火墙有龙蛇鸟兽造型装饰,街道宽约7米,地面用花岗石条铺成,由于七里坪地处鄂豫交界,长胜街上商贸十分兴隆,街道两边居民都从事工商贸易。

据红安县志记载“1927年长胜街从南到北仅经营粮油的漕行就有30多家”,居民们每天把收来的粮油山货特产等,用竹排从倒河运向阳逻,销往武汉,再从武汉把当地群众需要的工业品、生活用品运载回来,销往各地,当时人称七里坪为“小汉口”,称长胜街为“六渡桥”。土地革命时期,七里地区在郑位三、戴克敏、曹学楷、吴焕先等发动和领导下,革命活动风起云涌。农协会、农民自卫队纷纷成立,打土豪、惩恶霸等革命活动如火如荼。七里坪的长胜街成了革命中心,1926年在长胜街“柯义生”杂货店的店员郑行瑞为了配合农民运动,在潘氏祠堂成立了“七里坪工会”,并任工会主席,成立了工人纠察队,随后又成立了我党历史上最早的劳动保障机构,黄安县及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劳工委员会。工农运动开展以后,为了惩治土豪恶霸,1927年4月初,在长胜街的南庙成立革命法庭,依照《湖北省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依法惩治了七里地区大土豪阮纯青、李介仁,镇压了七里坪商会会长李业阶等反动派,大长了工农协会的志气,有效打击了反革命的反动气焰,法庭遗址至今尚存。

2002年5月14日董必武法学研究会与会专家参观了这个法庭后都赞叹不已,被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第一庭。

1927年7月,中共黄安县委在长胜街南门外文昌宫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中共“八七会议”精神,拟定《中共黄安县关于传达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关于武装暴动的指示的报告》和《中共黄安县委关于武装暴动的计划》同年11月13日中共黄麻特委在文昌宫召开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成立了黄麻起义指挥部,七里坪也因此成为起义队伍的重要集结点。轰轰烈烈的黄麻暴动在七里坪掀开了序幕,成为中国革命最早武装暴动之一,载入中国革命史册。1930年党中央鉴于鄂豫皖地区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为了指导革命顺利发展,委派曾中生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鄂豫皖苏区,在七里坪文昌宫主持召开了原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紧急会议,决定成立平汉特区行动委员会、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经鄂豫皖特委研究决定,把革命的大本营建在七里坪命名为“列宁市”,把长胜街命名为“杨殷街”。并在长胜街48号建设“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发行纸币壹元、伍角、贰串3种,铜币面值伍拾文1种,油布凭票(经济公社流通券)有壹串文、贰串文两种。在长胜街49号设立中西药局,为红军医院供应药品,保障了伤病员的治疗,在长胜街52—54号创办了鄂豫皖特区第一个苏维埃经济公社,为农民提供种子农具等生产用品。长胜街29号设立饭堂合作社,相当于招待所,持苏区政府或红军介绍信的可免费就餐,并在河街创办了鄂豫皖苏维埃小学,当时命名为“列宁小学”。

1931年11月7日,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七里坪西门外河滩上召开成立大会,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部队有3万多人,指挥部驻在长胜街,后来,这支部队成为中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七里坪是中国革命的著名老区,革命遗址遗迹极为丰富。1988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92年载入全国历史名镇史册,而长胜街又是革命文物最为集中的一条街。解放初,由于建设需要,南北城门楼已拆除,街道石条已撬走,居民建房有的改变原样,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长胜街的文物保护,并成立了“七里坪文物管理所”,加强了文物保护,特别是2002年红安县委、县政府决定对长胜街进行重点修复,同年3月,县政府 决定投资100万元修复南北城门楼,恢复石条路面,扩宽下水道,修复街道立面,规范管线,充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复原陈列及辅助展览等。长胜街既是革命文物一条街,又是传统教育、旅游观光好景点,每年前来旅游观点接受教育达数万多人,同时也是革命题材、影视剧拍摄的好场所,近几年在长胜街上先后拍摄了《五更寒》、《大别山上红旗飘》、《黄麻惊雷》、《大进攻序曲》等10多部影视剧目。(蔡兴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