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是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缔造并领导的革命武装。鄂豫皖的革命斗争历史中,先后创建和重建过红二十五军。
1931 年 10 月 25 日,根据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委会的决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皖西六安麻埠正式成立,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暂辖第七十三师,拟建第七十四师、七十五师。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成立,辖第四军和第二十五军。从此,红二十五军在红四方面军编成内。
1932 年 3 月上旬,七十五师在麻埠组成,同年5 月,七十四师在安徽霍邱白塔畈正式组成。至此,红二十五军编制序列的三个师全部组成,全军共 12000 余人。在四方面军总部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红二十五军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斗争。
1932 年 10 月,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于1933 年 6 月底,在川陕根据地扩编为红四方面军之三十一军。第七十五师二二三、二二四团和军特务营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之前,七十四师被编散。红四方面军主力西行转战后,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形势十分严峻。为此,鄂豫皖省委决定将留在根据地的各红军主力团统一组织起来。
1932 年 11 月 30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红安县北的檀树岗村重建,辖第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共五个团另两个特务营。军长吴焕先、政治委员王平章。
1933年4月8日,红二十五军与年初刚成立的红二十八军在麻城大畈会合,中共鄂豫皖省委将红二十八军编为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7月撤销该建制。9月上旬,中共鄂东北道委将第七十五师特务营和第七十四师二二二团三营,以及独立第七师的大部分合编为第七十三师。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在独立坚持鄂豫皖苏区的武装斗争中,经受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严峻考验。
1934年4月16日,红二十五军和重建后的红二十八军在商城豹子岩会合,红二十八军编入红二十五军,辖第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郭述申。
1934 年11 月,红二十五军根据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高举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实行战略转移,经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打破数倍于己之敌的围追堵截,挺进到陕南商洛地区,迅速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1935 年 7 月,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行动,红二十五军又踏上征途,西进甘肃,北上陕北,先期到达陕甘苏区,胜利完成长征。后与当地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并取得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斗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落脚点。11月,与中央红军会师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1937年8月,红十五军团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开赴抗日前线。 红二十五军是一支英勇顽强、能征善战、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勇于吃大苦耐大劳,敢于打硬仗、恶仗的部队。它参加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那里的武装斗争。它独立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使自己得以休养生息。它西征北上的战略行动成为中央红军北上的先导,是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在西北建立了特殊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