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古兵寨——九焰山

2015-11-20 15:53   .

天台山东南1.5公里, 亦称黄杨寨。 巍峨雄壮,群峰环抱,共有大小山峰九座。 山上林木茂繁,野草丛生,山崖怪石,削壁奇峰。故有红安“武脉”一说。清晨或黄昏,登高远眺,九焰山诸峰层林尽染,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金光奕奕,紫气升腾。

山上有东南西北四座石头城门,城墙、城垛、炮口基本完好 。山上有屋基旧址数千间,还有石臼。 据传,武则天称帝时,薛刚在九焰山屯兵数十万, 最终为唐中宗夺回帝位。史载,宋代九焰山曾屯有十万民众,躲避战乱而居此。

九焰山上有司马岩、东门塘、晒谷石、观音石、龟蛇看日、百将沟、杀牛盘、止止洞等景点。1934年,红二十五军奉命北上长征,新建立的鄂东北道委设在止止洞,指挥鄂豫皖边区的游击战争。

这里每一处景点,都有一段历史,都有一段神奇的传说。高山深壑,峰险、洞奇、径幽、景秀。飞瀑流泉,鸟鸣深谷,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游客到此探古兵寨,饮甘甜山泉,与蝴蝶共舞,与鲜花同眠,吸绿色天然氧吧,其乐无穷。

司马岩

“司马岩”在九焰山峰顶的北侧,是一块天然近似于方形的岩石块,兀立在山顶向下的分水脊坡上。 岩石壁高3.5米,长约3米。石壁正中用楷书繁体字凿刻“司马岩”三个大字 ,字宽50公分见方。左侧上方刻有“明兵部尚书张缙彦恢剿至此”,字宽约20公分见方;右侧下方刻有“督军”、“副将”、“参军”、“都司”等官职名称和将领姓名。由于岩石年久自然风化,有的字迹已模糊难辨。 据专家考证,此石刻为明兵部尚书张缙彦所留。公元1645年5月,清军攻陷南京,弘光帝被清军俘掳。张缙彦退逃至此,暂避清军锋芒,以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恢复明王朝。他们打着“恢剿”的旗帜,誓与清军决战到底。不少重臣、将官被战死,或不屈自刎,悲壮场面惨烈可泣。“司马岩”石刻即为当时所留。

     止止洞

止止洞地处九焰山东半山,相传有僧号“止止”,曾隐居于此,故名。其境怪石嵯峨兀立,大树参天,洞口向东,高3米,宽亦3米,似不规则六边形。洞口上方石壁,高10米,洞内径深10米,宽4米,平均高3.5米,可容四十余人。 左右壁上分别镌刻有隆庆壬申耿子颐题“止止洞”和“凝神”等字。洞四周均无道路可行。 从山下入洞,攀枝可登;从山上入洞,绳索系腰可下;从南北两侧入洞,须砍棘辟路。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后,中共鄂东北道委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曾隐蔽于此洞指挥战斗。

百将沟

位于九焰山顶西北,此处沟壑纵深,壁立万仞,奇险无比。人若处悬崖边沿,心惊胆颤,不敢俯视。 相传元末明初, 朱元璋 与陈友谅争霸天下,两军在此展开惨烈决斗。最后,陈友谅所部兵败,百余名将官有的战死,有的不愿投降而跳崖,全部殉职。“百将沟”由此而得名。

晒谷石

在九焰山东北方的一斜坡上,有一面积为40平方米的平石板,因为很象乡村里晒谷的稻场,当地人称其为“晒谷石”。

晒谷石平面光滑,附近树林低矮,日照时间较长,的确适合于晾晒谷物。深山之中,天然生成这一巨大石块,大自然的造化神奇莫测。晒谷石历史上的确是晒谷的地方,据《黄安县志》记载,南宋端平、嘉熙年间,淮西兵屡屡进犯楚地,骚扰九焰山附近一带的百姓。为躲避兵灾,土人结寨于九焰山,常有十万之众存活于此。 紧靠晒谷石的东沿,现尚存古壁残垣5间。据文物专家考证,此处可以肯定是当时储粮晒粮的场所。

杀牛盘

位于九焰山东面,主峰高564米。山顶有一石盘,传说朱洪武曾在此杀过牛,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