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1年离开红安,差不多有三年没有回红安了,这次回家陪一个来武汉出差的北京朋友去参观李先念故居,从永佳河镇付桥的高速口上高速公路,在觅儿下高速公路,下车后在觅儿停停靠靠找加油站,北京的朋友看到觅儿,以为红安是武汉的一个郊区的,我告诉他这是红安的觅儿,离武汉市中心还有40多公里的车程,红安属于黄冈管辖,不属于武汉。
我是红安永河人,离开红安有三年了,觅儿这块地方基本上还是很多年从县城去八里湾路过一次。以前这块地方比永河穷。永河水田多,农业发达。旱涝保收,而这里山不高,基本上都是小坡小冈,种不了田也作不了地,下点雨基本上雨水都流走了,路两边的田地因为不保水不保肥,基本上是旱地。而且大多荒芜,那时候觅儿就一条街,破乱不堪。而现在看到的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一个工业化的城市。而且比起一般的工业园,觅儿这里规划得更合理。看不到大烟筒,也看不到充满污水的排污渠。以前在南方时,看到福建广东那边的工业园,数公里外便闻到一股恶臭。而且这里也没有一般工业园那样杂乱,很有秩序。民房都时整齐划一,显然规划过,沿线的厂房基本上都是新的。几块武汉北的牌匾非常显眼,怪不得朋友把这里当成了武汉。真的很佩服红安的父母官,用什么魄力什么方式改造了这一片乱山坡。
到了觅儿,我突然想到了和觅儿接壤的八里湾有一个吴氏祠堂,问他想不想去看看,他当然客随主便,其实我自己也想去看看吴氏祠堂,毕竟有很多年没有去哪里看了,以前和亲戚一起去看过两次。
但问题是,在觅儿我根本不知道路,以前觅儿就一条阳福公路和一条去往黄陂的叉路,而现在因为路口太多,找不到去八里要走那条路,便不停的问路边的行人,但他们说他们也不是这里的人,是来这里打工的。物是人非,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城市。想想不过几年的功夫,我似乎也变成了红安籍的外地人了。根本就找不到我记忆中的那条路。还好,总算遇到了一个识路的本地人。是一个中年偏老年的人,他告诉我往火车站去的那条路就是八里湾。红安火车站我是记得的,以前在泉州回家时,因为亲戚在八里高中教书,曾经在八里火车站下过车。
我们顺着他指向的一条小路走了一段,便又看到一条气派宽阔的马路。往右拐走10来分钟后,终于明白我现在走的这条马路其实就是当初去八里的那条阳福公路,只不过以前路两边是山坡和破旧的村庄,现在看到的崭新的厂房。真的很喜欢这种现在觅儿的这种阳光。路边的厂房一座比一座漂亮,一座比一座气派时尚。到了八里街上和火车站分叉的地方,路边堆满了山石,而原来的山坡已不见了,变成了平原。
基本上八里街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变化,我也认识路,很快便上了八里大桥。
八里大桥很长,应该是倒水河最长的一座桥。过了桥,一切又都是熟悉的。
顺着乡村公路到了谢家湾,朋友立即被这里的古建筑迷倒了。他说这里的老房子不输皖南的民居。而且都是用条形大石和青砖造的,现在要造这样的一栋100平米的房子,没有100万,根本不可能,我说你看了吴氏祠堂那就不是100万能修的。可惜的是,吴氏祠堂门前有一把锁,我们带着遗憾离开了。
离开了吴氏祠堂,沿着老路,又到了觅儿,找了个吃饭的地方,菜的味道不怎么样,分量也不多,出了觅儿不远,看到原来的公路两边修起了绿化带。虽是寒冬,却仍能看到丝丝绿意。路两边有新修的房屋。应该就是新农村了,别墅型的新农村,看来红安富裕起来了。走了一段路到了高桥镇,左拐便到了李先念故居。李先念故居修得很好,最重要的是风水好,地形地貌很有点欧州的特色。朋友到了这里也许是新奇,便不停的去看里面的图文说明,我没有兴趣,在外面等他。不过,我到是被几个参观的老外吸引住了。红安这个地方还有老外来啊。
李先念故居的绿化搞得好,虽然是冬天,这里依然葱绿一片。不过这里的山体到是没有永河的高大,估计也就百米左右,丘陵之间起伏和缓。没有陡起的高峰。红安西部地貌和东部还是有很大差别。
游玩李的故居,朋友似乎兴致未尽,我便带他去了县城。县城的变化很大,已经不算是一个县城,进入这里,看到的依然是一个秀气的南方都市。比武汉干净,城中的倒水河清澈透亮,两岸都是高楼,人口也十分密集。不过县城依然有一个中国城市通病,堵车,特别是老城区那一带,堵得更厉害。磨磨蹭蹭总算到了烈士陵园。
游完烈士陵园,便带他去了尾斗湖,住进了尾斗湖的山庄,消费很高,一晚上,最差的房间要近400元。朋友对这个安排很满意,特别是晚上住在这么优美的地方。我本打算第二天要带他去天台山。但因为工作原因作罢了。
此次回乡,让我感觉诧异的是,红安已经不在是以前那个贫穷的红安,觅儿的强悍气魄征服了我这个游子。而县城的秀气更让我喜欢上了自己的家乡。家乡的富裕和美丽,是离不开红安的父母官努力,还在几年前,红安与沿海的差距还是那么大,而现在这种差距已经很小了,有些规划上甚至走到这些地区的前列。贫穷是可以征服的,红安政府和那些留在红安的红安人用他们的努力给我们这些没有为家乡出力的人作出了榜样。
红安很美,美在秀气。红安很强,强在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