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10万亩“小菊花”撬动亿元“大产业”

2025-11-12 17:59   毛红平

红安网消息   11月12日,在红安县七里坪明创农业700亩野菊花基地,一台大型机械、两台手扶收割机正在收割野菊花,身后农户迅速搬运装车,运往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我们这700多亩基地今年收成好,估计可以采摘鲜花近70吨。产值可达220万元。”红安明创农业董事长兼总经理明守安介绍。

刚刚立冬的七里坪镇格外清爽,坐车疾驰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清风从耳旁划过,夹杂着花朵的清香,沿途黄灿灿的野菊花令人耳目一新,金黄色不仅让七里坪镇的秋意更浓,更是承载了农民丰收的希望。

走进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放眼看去一片片红掌、蝴蝶兰或含苞待放,或蓓蕾初绽,让人置身其中流连忘返。该公司通过不断培育发展,野菊花产业在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优结构、强科技等方面逐步突破,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量变”和“质变”,野菊花产业成为红安县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

沿途都可以看到一车车野菊花被运往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红安县恒利正鹏家庭农场负责人江鹏满载4吨的鲜菊花送到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收购的张涛从早上到中午11点多,一直没有停过。

张涛是七里镇张家湾村四组人,他在该公司从事收购鲜菊花已有5年了。他说:“我早上七点多就开始收鲜菊花,到现在已收了50吨,今天可以收近70吨左右。”

二程镇陈家寨村48岁的柳红涛是全县种植野菊花的大户,近5年来,他每年种植1000余亩,今年开春以来,他自己投资50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生产加工厂房,开通了2条生产线。

“我们自己收割后,通过加工成鲜花后,再送到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样一来,我们今年的产值可达到380万元,比起往年可增收120万元。”柳红涛一边操作机械,一边笑着介绍。

“我们村两委一班人为壮大集体经济,觉得野菊花适合我们村的产业,不仅因为它好种,而且还能跟三九集团签订合同能够保底回收,菊花种植技术又能够全程指导。”张河村主任姜小勇介绍。

同样,在该县李义店村经济合作社野菊花产业基地里,野菊花长势依然喜人,一簇簇、一片片野菊花铺满田地。近年来,李义店村通过流转闲置土地、荒山荒坡等,打造中药材野菊花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就近务工,实现农民稳定增收。

“我们李义店村种植野菊花达到1000余亩,今年长势喜人,到10月中下旬漫山遍野将会开满金黄金黄的致富花,亩产收入可达到3000余元,带动附近200名村民务工增收。”9月24日,红安县城关镇李义店村村委会主任李红田高兴地说。

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正道高兴地说:“在采摘的旺季,公司每天可以收购野菊花60吨以上,价格已和华润三九等药企业对接包销,七里坪镇党委、政府服务我们企业的作风使我安心、放心。”

据悉,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全县400家市场主体开展合作经营,开发红安野菊产业基地,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示范带动当地村民大力发展野菊花种植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红安县以花为媒,依托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红安野菊花订单种植,野菊花生态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今年干菊花产量达到3000多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县市第一,产值突破1.2亿元。红安野菊花有效成分蒙花苷含量达到4.0%,全国最高。

董正道说:公司与华润集团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华润提供种子、技术指导以及回收,并与全县150家合作社达成协议,以不低于市场价回收合作社种植的野菊花。

今年全县野菊花年产量可达3000吨,每吨产值3.8万元,实现年产值过亿,因其季节性作业特征明显,可带动3000余农户实现就近就业,每年可额外增收5000元以上。

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孟洋算了一笔账:“2021年产量达900吨,产值达3600万元,2022年产量1800吨,产值9600万元,5年来总产值达到4个亿。”

近年来,红安县农业农村局坚持“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种植野菊花10万余亩。该县七里坪镇、华家河镇、杏花乡、城关镇等牢牢抓住农业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础地位,全镇抓菊花,全域种菊花,全力兴菊花,“小菊花”做成了“大产业”。

野菊花是红安靓丽的名片之一,野菊花产业是红安的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实现产业升级,红安野菊花产业已成为助推红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