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由县委改革办、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改革攻坚在一线”专栏。针对老年人就医护理、居家照料等所面临的现实难题,红安县以系统化改革破局,通过搭建智慧养老平台、构建多元养老设施网络、打造“专业护工”服务品牌等一系列扎实举措,将“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南门岗社区的耿大爷年过花甲,近来身体不适,加上子女常年在外,就医护理成了他的心头难事。如今,通过手机轻轻一点“专业护工”平台,他很快预约到了一位持证上岗的护工小李。

耿大爷:“我在手机平台上找了专业护工,陪我检查以及生活上的照顾,都很认真仔细。”
像耿大爷这样有类似经历的老年人不在少数。近年来,面对老年人问诊就医“护理难”、居家康复“照料难”等问题,县民政局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以“专业护工”项目为重要抓手,系统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制机制,着力打造“专业护工”服务品牌,逐步构建起兜底有保障、服务有选择、质量有提升的县域养老新格局。

红安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晖:“我们整合了县内优质服务资源,筛选专业技能好、服务质量优的护工200人,组建专业护工队伍,并制定了标准化的服务内容和流程,有效规范服务行为和市场秩序。”
截至目前,“专业护工”线上平台已完成订单900余单,服务金额达122.3万余元,实现了就诊陪护、住院陪护、居家陪护三种模式全覆盖,并通过推行“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四心”服务,确保了服务质量,至今未发生一起“护患”纠纷。

如果说专业护工项目是破解特定难题的“尖兵”,那么近年来着力构建的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则是守护“夕阳红”的坚实阵地。围绕“老年人周边”,我县积极建设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目前已投入运营16家公办养老院,建成镇村级养老服务设施321个。今年,又对七里坪镇典明农村福利院和八里湾镇农村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对7个农村互助照料中心进行了提档升级,对5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了适老化改造。同时,为化解老年人“吃饭难”,红安已建成老年助餐点15个,累计服务16万人次,并通过省级补贴与地方努力,促进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运营。

熊奶奶:“现在社区里就有日间照料中心,和老伙计们一起在这里下棋、看报,吃饭也方便,我觉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我县搭建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已成为连接需求与服务的重要桥梁。平台累计整合167家市场主体,上线服务产品190余个,2024年以来已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41万余人次。同时,平台还核查工单18万余条,并提供助老员就业岗位513个,实现了提升服务与促进就业的双赢。

刘晖:“下一步,县民政局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发力。一方面,将继续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智慧养老平台功能;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护工’平台的宣传推广与工单监管,确保服务质效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老年人。”
从一位护工的贴心服务,到一张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网络,红安县正以系统性的改革思维,一步步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愿景照进现实,让温暖的夕阳红映照在每位老人的笑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