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罚者”到“志愿者”:红安交通执法创新赋能营商环境优化

2025-11-07 16:3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频道   吴波

红安网消息 近期,红安县交通运输局在优化营商环境与交通执法改革深度融合中持续发力,通过“执法+服务+普法”三位一体的说理式执法,推动“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机制落地见效,不仅让行政相对人从“被动受罚”转向“主动共治”,更实现了交通执法公信力与营商环境优化的双向提升,为交通执法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红安样本”。

2025 年10月2日下午,红安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在S234线八里路段开展常规巡查时,发现湖北XX银捷运输有限公司驾驶员袁某某驾驶的货车存在轻微超限行为——车货总重超限1060千克,未达严重违法标准。执法人员并未简单适用处罚程序,而是依据年初制定《拓展与深化“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先行区创建说理式执法工作方案》相关要求,启动“轻微免罚”流程:一方面现场讲解超限运输对公路设施耐久性、道路通行效率及公共安全的潜在危害,另一方面清晰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权利,让说理式执法贯穿全过程。

更让人欣慰的是,在执法人员耐心释法后,驾驶员袁某某不仅当场完成超限货物卸载,更主动提出加入交通法治队伍。他穿上红马甲化身“交通公益志愿者”,与执法人员一同在路段向过往货车司机发放《超限运输危害告知书》,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劝诫同行严守运输规范。在其带动下,现场另有3名货车司机陆续加入志愿宣传队伍,原本的 “执法场景” 转变为 “普法课堂”,形成“一人警醒、众人知法”的良性互动氛围。

“交通执法的核心不是‘惩’,而是‘治’—— 既要守住道路安全底线,也要为市场主体留足发展空间。”红安县交通运输局分管营商环境负责人秦遥同志介绍:2025年先行区试点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已系统梳理并拓展“首违不罚、轻微免罚”事项清单,涵盖超限运输、客货运车辆运营不规范等43类常见情形,同时建立“案后回访+普法跟进”机制,确保执法效果长效化。此次袁某某案件中,“不予处罚”的决定既避免了企业因轻微违规承担不必要成本,更通过正向引导激发了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11月5日跟踪回访显示,袁某某所属的湖北XX银捷运输有限公司已完善内部货运核查制度,公司旗下车辆未再出现超限行为;袁某某本人还主动加入当地交通运输部门组建的“司机普法志愿队”,累计参与路面宣传活动4次。“过去觉得执法就是‘开罚单’,现在才明白规范运输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为行业添力。”袁XX的感慨,成为红安交通执法“温度与力度并重”的生动注脚。

当前,红安县交通运输局的这一改革实践已被纳入湖北省营商环境试点经验推广清单。通过将“执法为民”理念与营商环境优化需求深度结合,红安不仅提升了交通行政执法的精准性与公信力,更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为全省交通领域平衡执法监管与市场活力、实现“执法效果+社会效果+营商环境效果”三重统一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