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在红安县这片浸润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上,红安县高桥镇高桥河村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鄂东平原的沃野间,这里是开国中将徐斌洲、著名烈士田开寿、二七烈士徐延发的故乡,远近闻名的高桥河古桥也坐落在此。近年来,高桥河村以党建为魂、产业为基、生态为韵、文脉为根,沿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蹄疾步稳向前行,用汗水浇灌希望田野,用奋斗点亮乡村未来,在时代的画卷上书写出一曲饱含蓬勃生机的乡村振兴赞歌。
一、党建领航固根基 凝心聚力赴新程

图丨高桥河村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高桥河村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发展的“定盘星”,以强组织、聚合力、办实事为抓手,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常态化开展党员教育,打造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的党员队伍,党员干部主动下沉网格,从修路饮水到矛盾调解,从燃气整改到“五访五看”,倾听群众诉求、解决民生难题,用实际行动架起党群“连心桥”。“看着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我打心底里高兴。不管是解决村里的实际问题,还是整治村容村貌,党员干部从来都是冲在最前面。党员干部这么干,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跟着一起干。正是这份党员带、群众跟的精气神,给咱高桥河村的发展实实在在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力’,往后咱村的日子肯定能越过越红火!”高桥河村党支部书记徐建国说。
二、产业赋能强根基 乡村振兴添活力

图丨高桥河村农户种植水稻
乡村要发展好,产业是核心引擎。高桥河村版图面积约10,434.9亩,其中6010亩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870亩水面是生态养殖的“潜力股”,1471.5亩林地是绿色发展的“储备库”。立足这份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高桥河村通过土地流转激活沉睡资源,全村合计流转土地约800 亩,培育稻谷种植大户六个,中小型养殖场四个,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为乡村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除此之外,高桥河村因地制宜发展光伏产业,借助清洁能源发展的东风激活乡村经济活力,2024年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至44.87万元,其中光伏收益占37.74万元,让集体增收、村民受益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生态勾勒宜居卷 绿水青山焕新姿

图丨高桥河村航拍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桥河村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让村庄颜值“靓”起来,生态底色“绿”起来。村里实施“厕所革命”,完成农户卫生厕所改造405余户;持续推进“五城同创”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拆除危旧房屋,打造村级文化广场、休闲步道,让村民出门见绿、移步见景。高桥河畔,微风拂过,流水潺潺不息;村内道路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村民在文化广场上健身、聊天,一派和谐宜居的景象。
四、文脉扎根凝乡愁 古桥流芳叙古今

图丨高桥河古桥
高桥河古桥(高石桥)既是承载高桥河村记忆的时光之笺,也是彰显鄂东韵味的文化之窗,对于无数高桥河村外出游子而言,它更是魂牵梦绕的乡愁符号。高桥河古桥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至今保存完好,为省重点保护文物,清道光九年(1829年)又历经修缮,在时光打磨中愈发厚重。它呈东北至西南向横跨河道,是一座精巧的三孔石拱桥,全长44.2米、宽5.35米、净宽4.55米、高10.65米,桥面两侧的石柱与石板栏杆守护着往来行人,桥身的分水尖巧妙抵御水流冲击,两端的石护坡则牢牢稳固桥基。尤其两个桥墩,构造奇特却不失典雅,墩孔线条流畅如自然天成,堪称湖北清代古桥中的精品之作。高桥河村村民说:“打小就跟着大人在这桥上走,看着家禽从桥上经过,听着流水声,心里就踏实。这桥不仅是座桥,更是咱村的根,看着它好好的,就知道咱村的日子也能像这桥一样,稳稳当当、长长久久。”
从党建引领的“强基固本”到产业发展的“富民强村”,从生态振兴的“绿色画卷”,再到古桥辉映的“文脉传承”,高桥河村以实干笃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未来,这座红土大地上的村庄,必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