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公安”高效联动 精准锁定“消失的他”

2025-11-06 11:45   红安法院   刘丽萍

红安网消息 “红安法院执行局,系统又发现了一名被执行人踪迹,地点在......”近日,依靠“法院+公安”的执行联动协作机制,多名“销声匿迹”的被执行人相继“落网”,隐匿行踪的“老赖”在大数据织就的“执行天网”下无处遁形。

案例一

鄢某和戴某因租赁装载机产生纠纷,后经人民法院判决,戴某应向鄢某支付租赁费、停车费等相关费用合计五万七千余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即陷入“人难找,财难寻”的执行困境。前段时间,执行法官调整策略,依托“法院+公安”执行联动机制,将戴某信息同步至公安机关进行动态管控。

10月30日中午,执行法官接到公安机关消息,戴某在武汉某地露面,得知消息的执行法官立即联系尚在武汉出差的同事,请求协助将戴某带回。本在回程途中的执行干警立即调转车头,赶往现场实施布控。在公安民警的大力协助下,执行干警顺利找到戴某并依法将其带回。

被传到案后,执行法官立即联系申请人进行协商,并向戴某说明了拒不履行将面临的严重后果。直至夜晚9时,戴某迫于强制执行压力,终于和申请人达成一致意见:戴某一次性将5万元执行款履行完毕,申请人鄢某主动放弃部分余款,案件顺利执结。

案例二

2014年,程某与秦某因债权纠纷对簿公堂,法院依法判决程某向秦某偿还欠款57000元,因程某未按期履行,2015年,秦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立案后,执行员依法对程某名下的财产信息进行查控,但均无所获,在程某的户籍地、可能的居住地也未能找到程某去向,案件无奈作终本处理。

案件虽已“终本”结案,但是案件的执行并未就此结束。在与公安机关建立“查人找物协作联动机制”后,执行员也将程某信息资料移交到公安机关,请求将其列为重点人员进行动态管控。10月31日下午,程某行迹触发系统预警,公安机关迅速将信息同步至法院执行局。接到线索后,执行干警凌晨4点出发,在公安机关的实时动态精准研判下,快速锁定了刚从外地返程的程某。

面对“神兵天降”,程某震惊不已,执行干警表明身份后立即将其带回红安,对于程某拒不履行义务并长期隐匿行踪的做法进行了严厉批评。在执行强制措施的威压下,程某表示愿意分期还款,但是十余年的销声匿迹让他在申请人眼中早已丧失信誉,二人未能在还款事宜上达成一致意见,程某被依法移送司法拘留。

案例三

周某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分别向胡某、张某借款,经多次催要仍未偿还,二人先后将周某诉至法庭。经红安法院组织调解,周某与二人分别达成调解协议,但是也一直未按协议履行还款义务,两案件进入了执行程序。

执行立案后,执行员多次向周某释法明理,劝导其积极履行债务,周某表面态度良好,答应想办法筹款,但实际拖延履行,迟迟未有实际行动,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一直得不到兑现。综合考量周某情况后,执行干警将周某列为重点人员,请求公安机关对其进行动态管控。

11月1日下午,公安机关发现了周某踪迹,立即将情况通报执行局,执行干警立刻赶赴现场实施布控,在当地公安民警的大力配合下,执行干警在人群中快速锁定并控制住被执行人周某。看着眼前突然出现的执行干警,周某一脸错愕,并试图以“宽限几天”为由推脱履行。

“你要是仍然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我们将依法对你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听着执行干警的严正警告,周某深知已经避无可避,但仍然坚称自己“无履行能力”,执行干警多番沟通无果后,依法将周某移送司法拘留。

从“被动查找”到“精准控制”,“法院+公安”的深度联动协作不仅提升了执行工作效率,也对被执行人形成了有力震慑。今年以来,我院已将138名被执行人身份信息移送公安机关协助查控,在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对30余名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充分展现了跨部门协同作战的执行合力。下一步,红安法院将持续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协作,坚决以高压态势打击规避执行的行为,全力以赴将人民群众胜诉权利及时兑现为“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