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菜场街“划行归市”再推进 多部门联动疏堵结合暖民心

2025-11-05 11:59   红安县城关镇   胡彩波

红安网消息   近日,红安县城关镇菜场街“划行归市”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一场由政府多部门协同发力、基层社区全程参与、执法与服务并举的综合治理行动,正以“疏堵结合”的人性化方式,平稳、有序地推动城区蔬菜批发业态迁移升级,展现了城市管理中的民生温度。

倾听民意,疏堵结合设“过渡期”

迁移工作涉及众多菜农的生计,任何“一刀切”的简单操作都可能引发矛盾。11月4日晚,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主任冯兴潮到红安县城关镇土井社区分指挥部主持召开县菜农蔬菜批发点过渡期协调会。县人大办、城管执法局、县委政法委、城关镇、县中农联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直面菜农的诉求,进行了充分地研究和讨论。最终确立了“疏堵结合、设置过渡”的柔性策略。为照顾传统交易习惯,给菜农和商户一个适应期,拟定在胡家河四桥头东面,设立一个临时蔬菜批发点,过渡期为两个月。待中农联农贸市场各项设施完善并正式营业后,再整体迁入进行集中售卖和批发。相关人员连夜前往胡家河社区,实地查看了临时批发点的选址情况,确保方案可行性。

高位协调,凝聚共识破难题

11月4日下午,城关镇政府、县城管执法局和属地社区土井、胡家河等分管菜场负责人,与红安县农乐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总面对面沟通。会议聚焦胡家河等本地菜农核心关切的蔬菜销售渠道问题。经过深入商讨达成共识,由农乐供应链重点承接和销售胡家河社区的本地蔬菜,为后续的业态迁移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了菜农的利益不受损。

共识的落地需要迅速的行动支撑。当晚,城关镇闵卢副书记、城管执法局阮保胜副局长与农乐供应链黄总一同前往中农联农产品市场,现场签订租房合同。此举标志着红安农乐供应链正式进驻中农联,为接纳老菜场街迁移过来的批发商户提供了实体平台,解决了“往哪里去”的核心问题。

凌晨行动,联动执法更重引导

次日凌晨,城区老菜场“蔬菜、水产、活禽‘三类’产品迁移中农联暨菜市场‘划行归市’整顿第5期凌晨联合执法行动”已经悄然展开,由县城管执法局牵头,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城关镇执法中心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城关镇联合执法专班参与一线攻坚,土井和胡家河两个社区的工作专班全力配合。面对依旧“灯火通明、关门营业”的蔬菜批发商户,执法人员没有采取简单的强制措施,而是逐户进行面对面、耐心细致的政策宣传。

他们向商户们解释“划行归市”对改善城市环境、规范市场秩序的长远意义,告知其新市场(中农联)的优惠政策与未来发展潜力,并详细说明了为解决当前困难而设立的胡家河临时批发点位置与过渡期安排。这种说理式执法、引导式执法,有效化解了商户的抵触情绪,赢得了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成效初显,和美家园共建共治共享

目前,红安菜场街的“划行归市”工作正按照“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社区参与、商户配合”的模式稳步推进。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从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城管、公安、市监到农业、交通等部门,打破了职能壁垒,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展现了高效的协同作战能力。整个过程并非生硬地“驱赶”,而是始终将商户和菜农的利益放在心上,人性化执法,通过设置过渡期、帮助对接新市场、耐心沟通引导等方式,实现了“法、理、情”的有机统一。土井和胡家河两个基层社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既是政策宣传员,也是民情收集员,更是矛盾调解员。他们熟悉情况、贴近群众,在政府与商户、菜农之间架起了畅通的沟通桥梁,确保了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工作的顺利推进。

红安县菜场街“划行归市”,是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暨城市精细化管理和保障民生相结合的生动实践,为老城区民主街改建步行街打下坚实基础。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疏堵结合,就能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守护好人间烟火气,实现和美家园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