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初冬的晨雾还没褪尽,红安县城关镇胡家河社区的菜畦里,已透出几分活气。我踩着软乎乎的沙质土往田里走,一垄垄红宝萝卜顶着青缨,在晨光里泛着油亮的绿,露珠顺着缨子往下滚,滴在青叶上,像撒了把碎珠子似的。

菜农林大哥挎着两筐萝卜,脸上笑出两道褶子,朝我走过来:“咱这萝卜,比去年还称手!”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萝卜还沾着湿泥,带着股土腥气,皮儿薄得像层膜,嫩肉在太阳下泛着浅粉,手指头轻轻一敲,“笃笃”的脆响就落下来。三十多年前,倒水河冲淤出这片好土,砂土里的硒、锌这些东西,慢慢攒出了胡家河萝卜独有的甜劲儿。

田头传来一阵爽朗的笑,戴草帽的李大姐正猫着腰采收。旁边的竹筐里,红宝萝卜挤得满满当当,像一群圆滚滚的红胖娃。“咱这萝卜不用化肥,全靠猪圈里的农家肥。”李大姐擦了擦额角的汗,掰开半截萝卜让我尝,清甜的汁水瞬间溢满口腔。“去年合作社教我们轮作,你看这茬萝卜比往年更脆生!”
远处的钢架大棚,在晨光里闪着淡淡的银光。2011年办起来的佳禾蔬菜合作社,凭着这些年的琢磨,愣是把基地扩到了600亩,还装上了自动灌溉,种出来的都是无公害菜。

倒水河静静流淌,倒映着满仓红宝的丰收图景,也倒映着这个专业蔬菜村三十余年的坚守——当科技与古法在沙质土里交融,当传统与现代在菜畦间共舞,胡家河的红宝萝卜,正把一份来自土地的馈赠,送进千家万户的冬日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