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金秋重阳,孝风满堂。2025年10月29日,红安县上新集镇以新和村为示范,在全镇掀起“敬老、爱老、助老”热潮,通过文艺汇演、爱心赠礼、温情互动等特色活动,将传统节日内涵与基层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用民生温度擦亮乡村文明底色,为省市文明网呈现了乡镇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统筹联动:镇级搭台,文明实践有力度
作为上新集镇文明实践的重点活动,新和村重阳节活动打破“村级单打独斗”模式,构建“镇政府统筹主办、镇文化站专业指导、村‘两委’落地执行、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联动机制。镇民政办提前1个月摸排全镇老年群体需求,统筹资金物资;镇文化站牵头打磨节目,融入红色文化与乡土特色;村“两委”细化服务细节,为200余名70岁以上老人设置专属观礼区、配备医疗应急点,让“主角”们全程感受贴心关怀,彰显镇级文明实践的统筹力与执行力。

文化浸润:孝亲主题,精神滋养有深度
文艺汇演是此次活动的“精神内核”,更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载体。红安县金桥民乐歌舞乐团带来的腰鼓舞《今天是个好日子》,以热烈节奏点燃节日氛围;镇文化站指导编排的锣鼓快板《夸红安》,将上新集镇红色历史与乡村振兴成果融入唱词,用“本土声音”讲好文明故事;新和村村民自编自演的广场舞《九月重阳想爹娘》、本土歌手演唱的《阿爸阿妈》,以“接地气”的表达传递孝亲情感,不少老人跟着旋律轻唱,现场化作“孝亲文化课堂”。

从回溯红色记忆的舞蹈《十送红军》,到传递乡土温情的湖北渔鼓《邻里和睦显真情》,15个节目涵盖歌舞、曲艺、独奏等,既保留红安文化特色,又紧扣“敬老孝亲”主题。镇文化站负责人表示,这类“定制化”文明演出将作为品牌,推广至全镇17个行政村,让孝亲敬老文化“沉”入基层、浸润民心。
民生温度:精准服务,文明关爱有广度
演出落幕后的爱心赠礼环节,尽显镇级民生关怀的普惠性。镇政府统一定制的围巾与长寿面,寓意“温暖全镇、福寿绵长”。镇干部与志愿者分工协作,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系围巾、唠家常,80高龄的徐大爷捧着礼物感慨:“镇里、村里年年想着我们,这日子比蜜甜!”简单话语,道出全镇老人的幸福感。

据悉,上新集镇已将重阳敬老纳入年度文明实践与民生工作计划,形成“需求摸排——活动落地——总结推广”闭环:活动前精准对接老人需求,活动中保障安全舒适,活动后通过镇融媒体、村级微信群宣传亮点,推动敬老爱老新风尚在全镇传播。

“重阳敬老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全镇文明建设的常态化实践。”上新集镇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镇将以新和村为样板,深化“孝老+文化+民生”文明模式——完善镇级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开展“孝老爱亲模范”评选、推动老年食堂建设,让敬老之风覆盖全镇,为红安县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注入“银发”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