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的红安魂——记红军女将何福祥的赤胆人生

2025-10-17 16:32   红安县上新集镇   陈良新

红安网消息  湖北红安,这座走出223位开国将军、孕育过董必武与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的“中国第一将军县”,从来不缺热血与忠诚。在这里长大的何福祥,从童养媳的苦难里挣脱,在枪林弹雨中成长为红军女将,用近半个世纪的坚守,把“跟党走”三个字刻进了生命里。

野菜坡上的觉醒

1911年的早春,何福祥出生在红安县上新集镇(原高山乡)的一个农家。贫瘠的土地养不活一家人,11岁时,她成了别人家的童养媳,挨打、挨饿是日常,“能吃上一顿饱饭”是她那时最大的奢望。

改变发生在1926年的秋天。那天,何福祥正在山坡上挖野菜,同村的罗秀英悄悄走到她身边。罗秀英是地下党支部书记,她压低声音问:“想不想摆脱现在的日子?今晚来我家。”入夜后,罗秀英家的小屋里,一位穿灰制服的女同志的话,像一束光刺破了何福祥的黑暗:“红军是为穷人打仗的,咱们妇女要自己救自己!”想起自己的遭遇,何福祥抹着眼泪攥紧拳头:“我要跟你们走!”从那天起,这个扎着粗辫子的姑娘,开始揣着情报在村寨与敌占区之间奔波,革命的种子在她心里生了根。

战火里的“双枪姑娘”

1927年冬天,叛徒出卖了党组织,何福祥跟着当游击队队长的舅舅上了山。可她走后,恶霸地主放火烧了她家的房子,还把她病重的弟弟用石头砸死,母亲悲痛过度撒手人寰。得知消息的何福祥,在山林里哭了一夜,第二天擦干眼泪说:“我要替家人报仇,更要让穷人都过上好日子。”

1928年2月,何福祥加入红四军,被分到11师野战医院当护理员。伤员的伤口化脓发臭,药品少得可怜,和她一起参军的两个姑娘受不了苦跑了,她却咬牙留下,端水、换药、喂饭,忙得连轴转。因为肯干能干,她很快升为护士长,还在罗秀英的介绍下入了党。面对党旗,她宣誓:“永远跟着党,绝不回头。”

1933年,何福祥调到总供给部当排长。在这里,她终于摸到了枪。别人练枪时她在练,别人休息时她还在练,没多久就练就了一手好枪法,甚至能双手持枪射击。战友们都叫她“盒子炮”,看着她挎着双枪巡逻的样子,没人不佩服。一次深夜查哨,她发现一群黑影鬼鬼祟祟,喝问口令没回应,当即拔枪射击,黑影吓得四散逃跑。第二天,树林里的血印证明了昨晚的危险,她也因此立了一等功,后来又升为被服厂连长。

雪山草地的考验

跟着红四方面军长征时,何福祥闯过了生死关。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折多山党岭峰时,雪没到膝盖,空气稀薄得喘不上气,当地人流传“到了山顶就会被山神带走”。何福祥一边扶着体力不支的战友,一边喊着“跟上!别掉队!”自己却脚下一滑,差点掉进悬崖。幸好旁边的女班长“棉花包子”一把拉住她,多年后想起这事,她还说:“那时候光顾着赶路,下山才知道怕。”

过草地时更难,粮食吃完了,战士们就挖草根、煮皮带。何福祥有一双苏联产的高跟皮鞋,是之前立二等功得的,到了实在没吃的时,她把皮鞋煮了,全连战士分着吃了两顿。就算这样,她还没忘了学习,在“流动党校”里,她一边走一边听党课,心里更坚定了:“只要跟着党,再难也能过去。”

永不叛党的气节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整编为“妇女抗日先锋团”,何福祥任2营营长,跟着西路军西征。在永昌保卫战中,敌人来了9个团,她带着战士们挖工事、运弹药,子弹擦着头皮飞,把她的帽子打飞了,头发烧焦了,她都没退一步,还喊着“守住阵地,就是守住希望!”

1937年3月,西路军在祁连山被围,何福祥弹尽粮绝后被俘。敌人用鞭子抽、烙铁烫,还打断了她的腿,逼她“认错”,她却挺着胸说:“你们杀了我一个,还有千千万万个共产党人!”就算被打得昏过去,醒来第一句话还是“我是共产党员,永不叛党!”

四十八年的寻党路

1938年秋天,在狱友的帮助下,何福祥化装成农妇逃了出来,和一起逃难的高吉录结了婚,在武威南山靠干杂活为生。可她没忘了找党,其间4次被抓回去,又4次逃出来,哪怕被扒光衣服蹚冰河、打得浑身是伤,她都没放弃。

1949年武威解放,她第一时间找政府说明自己的身份,从1950年开始,每年都申请恢复党籍,可因为证明人不在了、资料丢失,一直没结果。直到1985年,原西路军战士王定国听说了她的事,向组织汇报证明她的清白。同年12月,甘肃省委组织部批准恢复她的党籍,从1939年失联到1985年归队,整整48年。拿到批复时,她老泪纵横:“我终于回家了!”

恢复党籍那天,她捧出一个红布包,里面是几十年攒的党费,一分、两分的零钱,都是她省吃俭用攒下的。孩子生病住院借钱,她都没动过这里面的钱,说:“这是给党的,一分都不能动。”她一直记得自己是1928年入的党,可文件上写的是1934年,她不肯签字,直到去世后,悼词里才把入党时间改了过来。

2001年10月8日,何福祥走了,留下三句话:“活着不叛党,死了也不叛党!”“死了要盖党旗,我没在党旗下宣过誓。”“把我埋在祁连山,我要陪着牺牲的战友。”

这位从红安走出来的女将,用一生诠释了“忠诚”二字。她的故事,就像祁连山上的雪,洁白又坚定,永远照亮着后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