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红安者,立大别之腹地,扼鄂豫之要冲——北望中原千里沃野,南邻武汉都市繁华,东接麻城古驿旧道,西连黄陂锦绣名区。明嘉靖十八年始设县,初名黄安;1952年易名红安,字字皆为英烈铭。倒水河、举水河、滠水河三河奔涌,如银带绕腰,滋养万亩良田;金沙河、烟宝地、尾斗山三库连环,似碧玉嵌川,收纳千顷烟波。天台山雄奇、老君山清幽,层峦叠翠作天然屏障;对天河灵秀、帝王湖温婉,碧波荡漾成生态玉带。这片土地,以“红”为魂、以“古”为脉、以“绿”为韵,三色交融绘就荆楚独有的壮丽画卷,是当之无愧的华夏红色圣地、鄂东生态明珠。
红魂铸骨:将军故里,英雄血染山河
红安的“红”,从不是地名的点缀,而是十四万儿女用鲜血染就的底色,是二百二十三位将帅用忠诚铸就的脊梁。百年前风雨如晦,这里率先举起革命火炬——1927年寒冬,黄麻起义①的枪声划破夜空,七里坪长胜街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②的“星火之源”,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铁军在此诞生,开启了“二十八年红旗不倒”③的传奇。
董必武以“革命先驱”之姿播撒真理,李先念以“布衣元帅”之态建设根据地,无数红安人扛枪上阵: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下,都沉睡着忠魂;每一面飘扬的红旗上,都浸着热血。仅在册烈士就逾二万二千,“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的呐喊,至今仍在大别山回响。
这里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二百二十三位开国将帅从山野间走出,在战场上书写传奇:陈锡联夜袭阳明堡,一口气炸毁二十四架日军飞机,破了敌人的空中封锁;韩先楚号称“旋风司令”,渡琼州海峡、战海南岛,创下登陆作战的经典战例;秦基伟守上甘岭,用钢铁意志顶住敌军万次轰炸;王近山设伏歼敌,一举端掉日军观摩团,成了敌后作战的典范。他们带着红安人的刚毅与赤诚,把故乡的名字刻在了共和国的军功章上。
如今,红色印记仍在城乡间鲜活: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里,“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鎏金大字刻在高耸的纪念碑上,每天都有游人献花、听讲解,红色基因代代传;七里坪长胜街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却还留着红军草鞋的磨痕;列宁小学旧址的黑板上,“打倒帝国主义”的字迹虽淡,仿佛还能听见当年孩童们的读书声;苏维埃银行的铜锁、红军被服厂的缝纫机、游击队的土铳,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古脉承风:千年州治,文脉滋养一方
红安的“古”,不只是岁月的沉淀,更是文脉的传承。西部上新集镇石古岭村,藏着这片土地最深的历史记忆——史载“北江州④置,州治鹿城,石古岭也”,短短十字,道尽了这里南北朝时期的辉煌。
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朝廷在此设北江州④,治所鹿城关就落在如今的石古岭村,还兼管义阳郡⑤的政务,一时成了鄂豫交界的政治、军事、交通枢纽。千年过去,古城的轮廓仍能从遗存中寻见:村南马兵铺是古城核心,滠水河东岸的南门港、北门港构成“一城两港”,水路陆路相连,攻防兼备。村民在马兵铺劳作时,常挖出古砖、陶罐残片和基石,一块带“寿”字纹样的青砖,还能看出当年的营造讲究。
石古岭的“马城”传说更添厚重:世代人都说,马兵铺是古代屯兵养马的地方——“马”是养马场,“兵”是驻军营地,“铺”是驿站和集市,三者合一,成了当年的军马交易中心。不是空穴来风:古枫树下的石马槽,槽壁满是岁月纹路;路边的上马石,棱角虽磨平,还能想见古人踏石登鞍的模样;滠水河畔的栓马石,石孔里像还留着缰绳的勒痕。学者推测,这里的养马史或许能追溯到北江州④时期——州治所在,驻军众多,马政⑥兴盛也在情理之中。
文脉传承里,更有名人闪耀:北宋理学大家二程⑦(程颢、程颐),祖籍就在红安二程镇,他们在这里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数百年,镇子也因“二程”得名;明代思想家李贽曾寓居红安,著书立说,倡导个性解放;近现代的文学大师叶君健,用英文写的《山村》三部曲享誉世界;经济学家张培刚提出“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为全球经济发展献智。这些名人故事,与石古岭的州治文脉相映,成了红安的文化宝藏。
绿韵润心:生态明珠,山水藏着诗意
红安的“绿”,是群山的生机,是河湖的灵动,是田园的惬意。这片以“红”闻名的土地,藏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美景,“红”与“绿”相映,成了独有的风景线。
天台山是红安的生态名片,主峰海拔812米,山间古木参天,清泉潺潺,奇松怪石随处可见。春天映山红漫山遍野,夏天绿荫蔽日凉风爽,秋天层林尽染枫叶红,冬天银装素裹像仙境。山上的天台寺,从唐代就有香火,如今仍是信徒朝拜、游客祈福的好去处。对天河漂流更是夏日热门,“青石板上漂,绿荫丛中游”,乘皮筏顺流而下,看青山、听水声,每年都吸引几十万游客来打卡。
三条母亲河滋养着红安:倒水河、举水河、滠水河发源于大别山,蜿蜒流淌,润了两岸良田。石古岭村就伴着滠水河,这条河经红安、黄陂,最终汇入长江——当年北江州④能兴盛,全靠它的水运:南门港码头遗址还在,两块大巨石立在河边,传说是当年的码头基石,从前这里粮店、餐馆挤着,船往北到大悟河口镇,往南到黄陂,是热闹的货物中转站。金沙河、烟宝地、尾斗山三大水库像三块碧玉,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了候鸟越冬的天堂,烟宝地水库边能钓鱼、赏景,亲近自然再舒服不过。
乡村里的绿意更动人:杏花乡的千亩桃园,春天开得如云似霞,秋天结满甜果;八里湾镇的茶园层层叠叠,采茶女穿梭其间,空气里都是茶香;二程镇的稻田艺术最有特色,用不同颜色的稻谷画出革命先烈肖像和红色标语,既有农耕创意,又藏着红色记忆。走进石古岭村,粉墙黛瓦映着碧水,青石小巷连着幽径,古枫、古塘和老石具相映,既有千年古村的静,又有乡村振兴的活,像一幅生态人文画。
今朝奋进:对接武汉,红安焕发新颜
今天的红安,守着红色基因,借着武汉都市圈⑧的东风,以“永葆红安红,建设新红安”为目标,朝着“大别山第一红色中心城市”奋力跑。
交通先发力,织就了一张畅联内外的网。从前红安“出门靠步行,运输靠肩扛”,如今不一样了:武红高速北延线动工了,G346在改扩建,京九高铁有望设站,武汉市域铁路在谋划,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穿境过。最关键的是王姚线南延线通了,直接连武汉黄陂,红安成了“接轨大武汉第一站”——这条动脉正好过石古岭村,给千年古村添了新活力。农村的路也修得好,四好农村路⑨通到每个村,砂石路伸到田埂边,昔日闭塞的山区,如今成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
产业聚能量,让县强民富。红安抓“工业强县、产业兴县”,高新区里建了泛家居、智能制造、新能源等特色园区,福汉木业、金牌橱柜这些知名企业都来了,产业链越做越全。风电储能、天然气管道等新能源项目拔地而起,武汉北商贸物流园也在规划中。农业也不落后,“红安苕”⑩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卖得火,“天台云雾茶”等特色农产品同样受欢迎,农户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文旅正勃兴,红绿交融更有魅力。红安走“以红带绿、以绿衬红”的路,打造了不少好项目:黄麻起义纪念园升级了,加了沉浸式体验馆和红色文化广场;红秀剧场的《我和我的红安》实景剧,每场都坐满了人,革命历史仿佛就在眼前;帝王湖、锦绣铜锣等景区,把红色文化和休闲娱乐结合,成了打卡热点。石古岭村也借着“北江州治”遗址和红色资源,搞起了乡村旅游,推出“鹿城寻古”“战地忆红”线路,游客来这儿既能看千年遗址,又能听革命故事,文旅融合的活力越来越足。
乡野新貌:一镇一特,振兴绘就新图
红安的发展,不只是县城变美了,乡镇也各有特色。九镇八乡“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上新集镇石古岭村就是乡野振兴的好例子。
上新集镇是红安的“西大门”,挨着武汉、孝感、黄冈三市,是对接武汉的“桥头堡”。作为“口子镇”,它借着区位优势建边贸新城,规划了商贸物流、特色商业、文旅休闲板块,吸引三地商户来投资。王姚线南延线通了后,它和武汉黄陂木兰生态旅游区连在了一起,融入了黄陂的旅游圈,文旅和边贸一起发展,边贸新城的样子越来越清晰。
石古岭村更是“红绿共生”的典范:它既是南北朝北江州④治所遗址,又是李先念、韩先楚等先辈战斗过的地方,千年古脉和红色基因融在一起。村两委深挖资源,保护马兵铺古遗址,修复青石巷,整治古枫水塘,把石马槽、上马石摆出来,让游客直观感受古州治的样子;还建了民宿、农家乐和红色纪念馆,推出特色线路。特色种养也跟上,生态农产品通过电商和游客卖出去,真正实现了“古村焕新颜,村民富口袋”。
其他乡镇也各有亮点:高桥镇是李先念的故乡,靠着故居纪念园搞红色文旅,千亩油菜和桃园成了四季景,农产品加工也带富了人;城关镇是县城核心,完善了商业和居住配套,董必武故园等红色景点彰显文化味;二程镇挖二程⑦理学资源,建“理学文化小镇”,搞研学旅游;八里湾镇以“天台云雾茶”为核心,茶旅融合做得好,生态渔业也受欢迎。九镇八乡各展所长,一起绘就了红安乡村振兴的好图景。
未来可期:宏图大展,红安再谱新篇
展望未来,红安的蓝图已经绘就:以“永葆红安红”为魂,朝着“大别山第一红色中心城市”的目标,借武汉都市圈⑧的力,在交通、产业、文旅、生态上持续发力,写好“两个更好”⊙的新篇章。
交通会更便捷:京九高铁、武汉市域铁路加快建,要和武汉轨道交通无缝接,融入“半小时通勤圈”;四好农村路⑨继续推进,实现村村通公交、组组通硬化路;还要谋划倒水河通航,搞水上航运,建“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让石古岭这样的乡村更好承接武汉的资源。
产业会更强盛:继续抓工业强县,把泛家居、新能源等产业做大,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走;深化和武汉的产业协同,承接智能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把“红安苕”⑩、“天台云雾茶”等农产品深加工做好,延伸价值链;石古岭村这样的乡村,会借着交通和文化优势,把文旅和生态农业结合得更紧,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
文旅会更繁荣:以“最红安”为品牌,整合红色景点、古村遗址、生态资源,搞“红色研学+古脉探寻+生态休闲”的复合型线路;提升石古岭北江州④遗址的保护级别,建个小型博物馆,系统展示州治历史和马政⑥文化,把它打造成红安“古色”文旅的核心地标;还要和黄陂木兰景区联动,推出跨区域旅游产品,让更多人知道红安。
生态会更优美:继续保护天台山、对天河等生态景区,治理三河三库的流域,筑牢生态屏障;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更多像石古岭这样的“生态古村”;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赞曰:大别雄峙,三河汤汤。红安伟哉,日月同光。英烈垂史,勋业昭彰。州治遗韵,千年流芳。今朝奋进,斗志昂扬。交通织网,产业兴邦。文旅融合,民富县强。对接武汉,辐射四方。两个更好,初心不忘。红色新城,崛起东方。千秋伟业,永续辉煌!
注释
①黄麻起义:1927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工农红军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起源之一,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均发源于此。
③二十八年红旗不倒:指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黄麻起义点燃革命火种,到1949年全国解放,红安地区的革命斗争从未中断,革命旗帜始终飘扬,是中国革命史上少有的“红旗不倒”地区。
④北江州:南北朝时期南朝梁设置的州级行政单位,治所位于今红安县上新集镇石古岭村,兼具政治、军事、交通功能,是当时鄂豫交界的重要枢纽,存续至隋朝初年。
⑤义阳郡:古代郡名,始建于三国时期,南朝梁时与北江州同治于鹿城关(今石古岭村),管辖范围大致包括今河南南部、湖北东北部部分区域,是当时的重要行政单元。
⑥马政:古代朝廷对马匹的牧养、管理、使用的制度,马匹在古代军事、交通中地位关键,“马政兴盛”体现了北江州作为军事枢纽的重要地位。
⑦二程:指北宋理学创始人程颢(字伯淳,号明道)、程颐(字正叔,号伊川),二人祖籍红安二程镇,其“程朱理学”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远,二程镇因二人得名并留存诸多相关文化遗迹。
⑧武汉都市圈:以武汉为核心,涵盖周边黄冈、孝感、黄石等9个城市的都市圈,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安因毗邻武汉,是武汉都市圈北向辐射的重要节点。
⑨四好农村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农村公路,是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的重要政策,红安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通公交。
⑩红安苕:红安特色农产品,即红安红薯,因当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所产红薯口感粉糯、营养丰富,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是红安农业品牌的核心代表之一。
⊙两个更好:指“要把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党中央对革命老区发展的重要指示,也是红安发展的核心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