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9月23日至29日,由红安县残联主办、杏花乡政府协办、县粮食学校承办的 “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如一股暖流精准涌入杏花乡铁炉片区困难残疾人心中,为他们点亮了自立自强、共创美好生活的 “技能明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杏花乡党委始终牵挂全乡困难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面对 “如何将培训要求转化为惠民成果”“如何实现精准帮扶” 的课题,他们以精准、务实、高效的行动作答 —— 将此次培训视作重要 “民心工程”“希望工程”,组建专项督导组全程跟进,深入学员中间倾听心声、现场解困,让乡党委的关怀落地成具体行动。
此次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培训,突破传统模式,创新打造 “理论授课、基地实践、经验交流” 三段衔接,“进村入户、联合结对送教上门、田间办班” 三维覆盖,“走出去、请进来” 双轨并行的教学体系。对无法集中参训的重度残疾人,培训组更上门开展 “联合结对送教”,在他们的 “一亩三分地” 里定制指导,真正实现 “一个都不能少”,用灵活务实的方式兑现 “重实训、强参与” 的承诺。
培训的温度,藏在学员的心声里。东升村困难残疾代表小耿(化名)的母亲激动不已:“政府太贴心!不仅派车接送,内容还实用。孩子手脚不便但脑子灵,对专家讲的线上销售特别感兴趣,现在眼里都有光了!” 游仙山村老茶农阮大爷(化名)赞不绝口:“种了一辈子茶,第一次系统学科学技术!专家教的病虫害防治法省药又有效,乡村干部还常来问困难,心里暖洋洋的。” 高升村一位监护人更是感慨:“以前总担心孩子未来,现在政府把技术送上门,不仅学了本事,更给了全家‘定心丸’和向上的力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场培训远非简单的技能传授,更是从 “输血式” 帮扶到 “造血式” 赋能的关键跨越,是激发内生动力、重塑生活信心的 “希望工程”。杏花乡党委以 “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 模式,将关爱化为行动、政策落到实处,让困难残疾人看到靠劳动创造价值的可能,感受社会的公平与温暖,更点燃了他们 “向上逐美好、向善馈社会” 的热情。
一技在身,终身受益。如今,满载知识与希望的学员们,正成为杏花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用勤劳双手在田野上书写人生精彩,为共富蓝图添上温暖一笔。这场 “精准赋能” 实践,生动诠释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的庄严承诺,闪耀着新时代 “向上、向善” 的人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