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谋面的“高富帅”,原来又“渣”又“菜”--红安警方破获一起“网恋”诈骗案,追回损失17万元

2025-09-25 09:31   红安县公安局   冯大鹏, 熊蓄蕾

红安网消息 通过虚构“完美恋人”人设,引诱女性陷入“网络恋爱”,再编造身患重病、产生轻生念头等悲情戏码,骗取钱财并肆意挥霍。近日,红安警方经过缜密侦查,精准出击,成功破获这起以网恋为名的诈骗案,为受害人追回损失170000元。2025年8月31日,受害人张女士(化姓)专程来到红安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赠送锦旗以表谢意。

网络邂逅“完美恋人”

“他总说生病没钱治,甚至流露出轻生念头,我心一软就一次次帮了他……”2025年8月22日,张女士神色焦虑地走进城关派出所报警,讲述了这段让她追悔不已的“网恋经历”。

2023年4月份,张女士在某短视频平台偶然结识一名男网友。对方以英俊的头像、温文尔雅的谈吐、细致入微的关怀,迅速拉近与张女士的距离。几番交流后,张女士发现二人兴趣相投、话题契合,对方不仅 “相貌出众”,更兼具 “谈吐幽默” 的特质,这份虚拟世界里的默契,让她逐渐心动。很快,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即便从未见过面,每日不间断的嘘寒问暖、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畅想,仍让张女士坚信自己找到了 “命中注定的另一半”,全然沉浸在这场精心营造的 “爱情美梦” 中。

“贴心伴侣”实为“敛财陷阱”

确立恋爱关系后,“男友”时常分享生活点滴,营造出亲密无间的氛围。然而,这份甜蜜并未持续太久,对方的“人生剧本”突然急转直下。“我生病了,不想拖累你”“病情很重,治疗需要一大笔钱。”“活着太痛苦,不如一了百了”……一连串悲情说辞接踵而至,“男友”以身患重病为由,开始向张女士索要钱财。彼时的张女士,早已在对方的“爱情攻势”中失去判断力,对“恋人”的“遭遇”深感同情。即便两人始终未曾见面,面对“男友”隔三岔五提出的“借款请求”,她依旧有求必应。而“男友”则不断用“病愈后就见面”“一起打造未来小家”等承诺画饼,进一步获取张女士的信任。

令张女士始料未及的是,对方“缺钱”的理由层出不穷,从最初的几百上千元,逐步攀升至成千上万元。短短数月间,张女士先后向“男友”提供的账号转账数十笔,累计金额高达170000元。期间,张女士曾多次提出视频通话或见面的请求,也尝试要求对方归还部分钱款,却均被“身体不适不方便”“工程款未结”等理由搪塞拒绝。频繁的“求助”与回避见面的态度令张女士逐渐产生怀疑,直到近期看到民警宣传的反诈案例,张女士猛然察觉自身遭遇与案例中如出一辙,这才意识到“爱情”或许是一场骗局,随即前往城关派出所报警。

虚拟面具终被揭开

“立即着手调查,全力挽回群众损失!”接到报警后,副县长、公安局局长董炜高度重视,指令副局长叶介阳统筹局侦查中心、城关派出所精干警力,由局党委委员、刑侦大队大队长杨剑喜牵头成立联合专班,全力推进案件侦破工作。民警第一时间启动涉案账户止付挽损机制,同步进行涉案账号紧急止付、信息采集及关联账号冻结等操作,并对张女士“男友”真实身份展开核查。然而调查发现,嫌疑人在网络上使用多重虚假身份,案件时间跨度大,双方仅通过网络结识,更棘手的是,受害人转账的资金在多个账户间频繁流转,给侦查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专案组迎难而上,迅速调整侦查方向,依托数据侦查中心对案件“信息流”“资金流”“网络流”展开深度分析与研判。经过连续数日的昼夜奋战、海量数据的筛查比对,终于锁定关键线索,确认所谓“男友”实为重庆籍男子谭某。

民警连夜驱车赶赴重庆市,经过48小时不间断蹲守后,于8月29日成功将谭某抓获。经审讯,谭某对其虚构身份与他人交往,以恋爱为名编造各种理由骗取他人钱财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经查,2023年4月至2025年8月,谭某将自己包装成单身成功人士,通过微信与张女士交往,在骗取信任后,编造生病、工程款拖欠等理由,累计骗取170000元,全部用于个人挥霍。

目前,通过民警不懈努力,170000元被骗资金已全数追回并退还张女士。谭某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真没想到钱还能追回来,感谢你们始终没有放弃!”接到失而复得的钱款,张女士难掩激动。8月31日,她与家人满怀感激,携两面锦旗至城关派出所,向办案民警表达由衷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