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红安杏花乡九官店八百年古井

2025-09-23 09:51   万庄社区   秦训金

九官店村前有口古井,古井是红安县秦氏先祖执中公留下的,已近八百年了。

九官店在哪里?有关资料是这样记载的:“九官店,古称“九官殿”。居鄂东红安之野,北枕大别之余峦,南襟江汉之沃川,实荆楚之锁钥也。东眺麻城举水,西引黄陂故道,据古驿交衢之处,堪称“吴头楚尾一隘关”。南宋时,红安秦氏始迁祖卜居于此。素有“三界交汇处,一脉秦家烟”之谓,迄今垂八百载矣。”这便是今天湖北红安杏花乡花园村境内的九官店。

现今九官店村子坐西朝东,三面被青山相拥,东面是千亩良田。 每天清晨村民们大门一开,东边三角山顶冉冉升起的红日映得屋子满堂生辉;映得男人女人光彩照人;映得老人娃们心花怒放。村民们乐呵呵地说:“开门见日头,好运不用愁”。不得不佩服秦氏先祖执中公有眼力,从远方而来竟选了这么好的地方!难怪民间有一说:“秦氏执中公精通风水之术,可夜观天象,预判百年之事!” 八百年的沧桑巨变,现已物是人非。然,九官店不变的是每天除迎接从三角山顶徐徐升起的太阳外,有一个匪夷所思的便是执中公家留下的那口古井。

这口古井非常神奇,大旱之年不会干涸,暴雨之时也不会满溢。冬天氤氲缭绕,夏天则清冽可鉴。用这井水泡茶特别香醇。做豆腐、酿酒,品质也远胜其他地方。现场勘查发现:水井铜盆般大,月儿般圆,静影沉璧,清澈如镜,俯身可饮。更令人不解的是:水井旁不足两米处有一池塘,池塘低于水井足三米有余,而水井之水始终平如井口。哪怕大旱之年,池塘干得发裂,水井均是如此,这种现象八百年不变。据说,八九十年代,九官店有一学校,学生尽百余,集中饮此井之水后,消耗量必然大,但每日即使取水时井口水巨降,不多时,水井之水便恢复如初。  这种现象曾引来地理专家考察数月,但均无解。有一日,地理专家临走时,对前来打听稀奇的乡民两手一摊,摇了摇头笑着说:“木本水源,慎终追远,先祖雨露,后人均沾,大恩大德,断不能忘!”  听当地人讲,这口古井的来历为:南宋年间,红安秦氏先祖执中公迁居到此,他精通风水,会勘地脉,决定在此掘一水井。当他察看地形后,便带领家人挖掘水井三丈有余,可掘井多日,却仍不见一滴水珠。正当家人们准备放弃时,执中公笑曰:“滴水可穿石,掘井必及泉。”遂亲自下井,再挖数日。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当执中公“咔嚓”一锄落下时,一股清泉嗞嗞地喷涌而出,秦氏家人们欣喜若狂,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泉水。那一年,这口奇井便诞生了。 井掘成后,秦氏执中公便把这井口用青石砌成圆形,寓意“天圆地方”、“天人合一”。上面刻着“秦源”二字和水井落成的年代。但这些字由于年代之久远,其字迹经岁月磨砺,已模糊不清了。

历史上,九官店当地曾数次发生瘟疫,但每次喝了这口井水的人都安然无恙。于是逢疫情之时方圆百里灾民便蜂拥而至,求水避疫。每逢这个时候,秦氏先祖总是热情相助,用他们先祖的话说:“灾难面前,乡民求助,能帮则帮,乃我族人之本分!”因此,此井被尊为“灵泉”。

九官店的夜总是那么宁静安然,当一轮明月高悬时,俯瞰井中,满天星斗倒映其间,仿佛银河坠井,所以它还有个美名叫“映月泉”。八百多年来,九官店子孙世代环绕古井而居,每日取水声不绝于耳,井口甚至磨得锃光瓦亮。 关于这口古井,乡民还有个说法。说村里原有水井九口,后来明朝末年毁了八口,只留现在这口古井了。这大概率应与其地名有关。因明朝时期,九官店出了九个官,才有了“九官店”的地名。这九个官为九兄弟,因朱元璋平定天下时在此落过难,九兄弟救了他的性命。后朱元璋夺了天下当了皇帝,他为答谢这九兄弟救命之恩,便将九兄弟加官晋爵,并为九兄弟在村里建造了气势恢宏的九座宫殿,且又新开挖了八囗水井,这样一来,九官店加带原秦氏执中公时期开挖的一口水井, 一共有九口。这九口井的布局是为了对应“九宫殿”的规制。那么,为什么九宫殿一定要凑够九口水井呢?其实除对应九宫殿规制是一个原因外,另一个原因是:在古代很讲究 “九”这个数字,“九”象征着“九五至尊”,代表至高无上,也有“九龙奉圣”的寓意‌。这些都是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即便在今天的社会,这种对“九” 的讲究仍然存在。

然世事无常,命运难料。后因朝中奸佞小人陷害,九兄弟官爵被削,九官殿连同水井一并被毁。奇巧的是在这场劫乱中只是毁了八口水井,唯有先祖执中公开挖的那口水井却安然无恙。有人说这是朝中对秦氏执中公怀有敬畏之心才不敢贸然冒犯所致! 八百年来,这口古井清泉不断,滋养着秦氏后代,使秦氏后代瓜瓞绵绵,人丁兴旺、家族繁盛、开枝散叶,子孙遍布。后人常以井凝聚人心,饮水思源,不忘执中公之恩德。如今,这口古井不仅是源流活水,更是一段流动的历史与家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