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苕大哥”:以红苕为媒,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5-09-16 12:49   .   韩楚明

红安网消息 红安县地处湖北省东北部,是举世闻名的将军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盛产优良的红苕。近年来红安县立足本地资源,积极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建设,通过“三链融合”的顶层设计,构建起“统一供苗、统一指导、集中回收”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同时,红安县全力打通线下线上销售渠道,完善物流网络,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在这样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下,红安县二程镇田店村伟杰现代农业公司应运而生,公司董事长韩德校创立了“苕大哥”品牌。他精心布局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乡村建设等多个环节,通过创新实践,让红苕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引擎。

在种植环节,韩德校采用“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合作模式。公司统一供应优质的红苕种苗,统一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农户种植的红苕,让他们无后顾之忧。通过分散种植的方式,他成功带动了全县15个村发展红苕种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近3000户。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推动了乡村经济的繁荣。

韩德校始终心系农户,组织对贫困户开展红苕种植专业培训。此外,他还协调红苕育苗基地,为重点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和肥料,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他的这些举措,体现了他对家乡贫困群众的深切关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深入田间地头,和乡亲们一起顶风冒雨栽种红苕。雨水虽然淋湿了他的头发和衣服,但他的目光里却充满了坚定和自信。他的这种身体力行的行为,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尊敬。

在生产加工环节,韩德校克难攻坚,筹措资金,购买先进的设备。设立了现代化的自动化淀粉生产车间、粉条生产车间、冷库、烘干房、成品包装车间等基础设施。使得公司年加工鲜红苕能力达到2万吨,为红苕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产品开发方面,韩德校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产品种类。开发出鲜食类、面食类、精粉类、粉丝类、休闲食品类等八大类、120多种产品。这些丰富多样的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2024年上半年,“苕大哥”牌产品的总销售额就已突破一千多万大关,这一成绩的取得,彰显了韩德校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卓越才能。

在销售环节,他积极探索创新的销售模式。他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销售的多元化发展。

在线上,他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的优势,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推广产品。2022年“双11”前夕,他勇敢地迈出了跨文化的一步,用半生不熟的“散装英语”面向中外粉丝直播带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粉丝的关注。让“苕大哥”品牌走进了千家万户。

在线下,公司积极参加各类展销活动,如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北京农业嘉年华,这些活动为“苕大哥”产品提供了展示和销售的平台,也让公司有机会与各地经销商和采购商建立合作关系。公司的产品销售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功进入广州、武汉等地的大专院校、机关食堂等场所,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

在乡村建设方面,韩德校致力打造一个生态宜居、风景优美、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的美丽乡村。他慷慨解囊,出资对田店村的村容村貌进行全面美化。他带领村民修建了宽敞整洁的村道,让村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同时,他在村道两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不仅解决了夜间照明问题,还点亮了乡村的夜色,让乡村在夜晚也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为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韩德校带领村民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他通过组织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村民普及环保的意义。此外,韩德校还倡导保护村庄的红色历史文化。把将军故居打造成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这不仅传承了红色基因,也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内涵,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社会效应方面,公司通过产业发展,直接带动25户贫困户增收,每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为当地脱贫攻坚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公司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月均基本工资收入达到3000元,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通过土地流转,农户还能获得一笔可观的土地流转金,进一步增加了收入。

韩德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他组织爱心人士捐款16万元,购买救护车捐赠给当地卫生院。他的这一善举,不仅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也传递了爱与温暖。

这种以产业带动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韩德校也因此被评为“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苕大哥”也被评为黄冈地区脱贫致富龙头企业。成为乡村振兴领域的优秀代表。

韩德校以红苕为媒,创立“苕大哥”品牌,通过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乡村建设四个环节的精心布局与创新实践,不仅让红苕产业做强做大,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苕大哥”品牌成功地将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这一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成为红安县脱贫致富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