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红安县高桥镇河头畈村妇联主席肖晏琦,身兼基层妇联工作者与“爱心妈妈”双重身份,始终深感责任在肩。她深知留守困境儿童不仅需要物质帮助,更渴望心灵的陪伴与指引。她认为,“爱心妈妈”不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意味着要成为孩子们心灵的“长者”和生活的“朋友”,为他们驱散孤独,照亮成长之路。
在肖晏琦的“爱心妈妈”经历中,与10岁女孩小颖(化名)的故事尤为动人。小颖自幼与体弱多病的爷爷相依为命,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在她三岁时离家。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她性格十分内向。肖晏琦初次家访时,小颖甚至躲藏在门后,眼神充满戒备。然而,一次突发状况拉近了她们的距离。去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小颖突发高烧,手足无措的爷爷紧急联系了肖晏琦。肖晏琦一边打电话安抚老人,一边火速赶往小颖家。看到孩子烧得通红的小脸和呆滞的眼神,她心疼不已,立即熟练地为孩子量体温、穿好衣服,一刻不停地送往医院。直到看见病床上的小颖输上液,脸色逐渐好转,肖晏琦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那一晚,她守护在病床边,看着孩子退烧后安稳的睡颜,听着均匀的呼吸声,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爱心妈妈”这份责任的重量,也更加坚定了守护这些孩子的信念——她们可能就是孩子们黑暗中的一束光。
2025年三八妇女节,肖晏琦收获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感动。当她像往常一样走进村办公室,发现小颖正害羞地等在门口,手里紧紧攥着一幅画。肖晏琦笑着招呼她进来,小颖低着头,小声说道:“肖妈妈,这是送给您的礼物,节日快乐!”肖晏琦接过画,瞬间眼眶湿润。那是一幅用蜡笔绘制的画,画面上两个手拉手的小女孩笑容灿烂,一个扎着马尾辫,一个留着短发,旁边工整地写着“肖妈妈和我”。这份纯真的礼物,让肖晏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与满足。这不仅是对她付出的回应,更标志着那个曾经内向、充满戒备的小女孩,已经向她敞开心扉,在心里种下了爱的种子。
如今,小颖每次见到肖晏琦都会兴奋地跑过来,分享学校里的趣闻轶事:同学的笑话、老师的表扬、新看的故事书……她还担任了班级图书管理员,看到同学们在她整理的图书角里快乐阅读,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性格变得开朗的她,也拥有了更多好朋友,生活充实而快乐。
在河头畈村的“爱心妈妈”队伍中,像肖晏琦和小颖这样的温情故事还有很多。有的孩子因为“爱心妈妈”的一次深入谈心,克服了社交恐惧;有的孩子因为收到“爱心妈妈”送的书包或书本,点燃了学习热情;有的孩子因为“爱心妈妈”陪伴度过生日,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极变化,让“爱心妈妈”们坚信:爱,能够治愈孤独,播种希望。当她们牵起孩子的手,牵起的是乡村的未来;当她们为孩子擦去眼泪,擦亮的是孩子们眼中的星光。
肖晏琦和河头畈村的“爱心妈妈”们衷心感谢各级组织和社会力量搭建的关爱平台。她们向孩子们传递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成长的路上,有“爱心妈妈”的朝夕陪伴,有政府部门和妇联组织的关怀守护,孩子们永远不会孤单。这份爱的传递,将持续温暖孩子们的心田,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