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这项工作被学习强国全国平台宣传

2025-09-12 20:24   黄冈发布   .

湖北红安:以声为媒讲述红安故事,以情为桥传承红色基因

“小小黄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一首黄安谣开场,熊樱子、高源两位来自红安的省委讲师团成员,把红安声音传向湖北省各地。“母亲大人请不要担心我,现在抗战紧急,等胜利再回家奉敬母亲大人。”一段英雄故事道出,“亲·听”青年宣讲团成员程星同志把红色火种带到国新办现场……

熊樱子参加弘扬三大精神巡回宣讲活动现场照片

高源参加弘扬三大精神巡回宣讲活动现场照片

程星在国新办现场照片

怎样让红色宣讲摆脱“千篇一律”,既讲出红安特色,又能以情动人、深入人心?红安县打破传统宣讲“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模式,锚定群众需求创新形式,让“静态聆听”变为“动态参与”,让“政府独唱”变为“全员合唱”。如今,“小小红色讲解员”以童言童语传递历史温度,“亲·听”青年宣讲团用青春之声奏响奋进旋律,多方同频共振,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持续焕发蓬勃活力。

组织多方力量,让红色文化传得开

“曾经我是一名小小讲解员,现在我的女儿也是,我很骄傲!”七里坪镇红色宣讲员周维摸着女儿获得的奖状,脸上洋溢着微笑。

七里坪镇红色宣讲员周维女儿陈佳桐的奖状

在红安县委宣传部的统筹协调下,县教育部门积极组建讲解队伍。“小小红色讲解员”志愿服务团队从2004年时一支仅有几人的小队伍发展到今天的“秦基伟中队”“李天焕中队”“王近山中队”等多支队伍,如今已覆盖全县8万名中小学生,累计在校内外讲解超5000场,服务游客群众30余万人次,学生们用“小声音”传递出“大能量”。

近年来,“80后”“90后”年轻群体的加入为“亲·听”青年宣讲团注入了新的活力,讲解员们来自各行各业,有教书育人的老师,也有返乡的创业者,还有扎根基层的青年干部。

红安县“亲·听”青年宣讲团进校园

红安县高度重视宣传队伍的建设,县委宣传部动员各部门广泛参与,同时积极组织,主动邀请县内外优秀讲解员、文史专家、模范老兵等典型榜样当宣讲导师,定期对讲解队伍进行培训指导,通过面对面、手把手地传帮带,推动理论宣讲进校园、机关、企业。现如今宣讲队伍越来越专业,“行走的思政课”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理论宣讲更有活力。

坚持内容为王,让红色故事活起来

秦秋平同志在七里坪镇观音阁村红色家书长廊进行讲解

“我们秦书记讲的是自己家里的故事,听完之后印象很深刻,深切感受到了秦光远将军的优良家风!”镜头对准生活场景,内容聚焦当地特色,结合县内233个革命遗址遗迹,以董必武、秦基伟、王近山等革命前辈事迹为精神内核,从黄麻纪念园、李先念故居到亮剑精神体验馆,从守墓老人姜能山到非遗传承人陶文成,将精神传承与岗位实践、部门工作相结合,精心策划出《秦光远将军的十封家书》《走上国际舞台的红安非遗》《把红安的“红”讲给更多人听》等视频,把理论宣讲搬进群众生活,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育身边人,红色宣讲更接地气。

创新宣讲形式,让红色声音响起来

在宣讲方式上,红安县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突破传统单一的宣讲模式,构建多元立体的宣传模式。通过创排和展演一系列深入人心的红色小剧开展宣讲,以沉浸式演出唤醒历史记忆,推出了《我和我的红安》《红安永远红》等大型实景剧及30余部红色小剧,有效增强了红色故事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我和我的红安》剧照

同时,邀请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区广场、乡间地头,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情讲述故事,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升本领,带领游客们到革命遗址、将军故居去实地感受革命历史,在互动中加深印象。

红安县“小小红色讲解员”走进秦基伟将军故居

在呈现形式上,结合“线上+线下”的宣讲模式,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出“移动的红色课堂”。创新打造“红安有‘理’”理论宣讲品牌,开辟“亲·听”“小小红色讲解员”及“弘扬大别山精神”专题理论宣讲三个子栏目,红色宣讲更有广度。

红安县红安有“理”宣讲品牌矩阵

自红色宣讲活动开展以来,红安县以声为媒、以情为桥,打造出年轻化的专业宣讲队伍,将本地文化转化为宣讲优势,实现红色教育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奔赴”,营造理论学习的浓厚氛围,促进红色资源与德育品牌深度融合,为革命老区铸魂育人探索出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