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过去,村里的垃圾箱无序地分布在路边,村民们随意倾倒垃圾,影响了阳福大道沿路景观。如今,沿着阳福大道经过马家井村时,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和井井有条的屋舍,闻不到异味,看不见污染,乡村‘颜值’焕然一新。”马家井村党支部书记杨汝正说。
自2024年起,红安县太平桥镇马家井村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方式方法,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用一年时间让垃圾分类从“新风尚”变成“好习惯”。
“垃圾分类就是给垃圾找到自己的家,我们家里的生活垃圾可以分为四大类,像我们吃剩的饭菜、瓜果皮等都属于厨余垃圾,纸板、易拉罐等属于可回收物,餐巾纸、卫生纸等属于其它垃圾。”马家井村科学普及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定期深入湾组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活动,详细讲解怎么区分生活垃圾及垃圾分类小窍门,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手把手引导居民怎样正确对垃圾进行分类。截至目前,全村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微信群发消息、大喇叭广播、召开院落会等方式大力推行“两类四分法”,入户发放《垃圾分类宝典》小手册500余份,营造人人皆知、广泛参与的环保氛围。
“马家井村委会在我家旁边安装了垃圾桶,四种颜色对应四种垃圾,上面写的清清楚楚的,原来垃圾分类也不难啊。平时,我会按分类要求进行投放垃圾,为建设美丽马家井出一份力!”马家井村老屋湾李建中说。2024年以来,马家井村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共发放分类垃圾桶45个,更换垃圾箱8个,添置垃圾分类亭1个,新建垃圾分拣堆肥场1处,新建垃圾焚烧站1座,治理垃圾填埋场1处。
马家井村还大力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制”,每月组织卫生环保志愿服务队开展一次环境卫生评比,对村民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评比打分,按得分高低进行积分,村民可用积分在村内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有效提高了村民垃圾分类的正确率和积极性。
“现在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提高了,村里的环境更加整洁了,我们将持续开展垃圾分类活动,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共同建设清洁美丽、文明和谐的马家井。”马家井村党支部书记杨汝正说。
分类在指尖,文明在心间。通过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马家井村不仅实现了环境卫生大提升,还推动了移风易俗这件“重要大事”。同时,通过引导和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大手拉小手、相伴共成长”环保研学、废物再利用制作手工艺品大赛等活动,使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环保意识,激发参与移风易俗的热情,为推动“共同缔造”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