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清:难忘“黄安谣”

2025-09-03 10:11   余美进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

铜锣一响,四十八万

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一首《黄安谣》在

红安县传唱至今

也牵动着我们灵魂深处的记忆

在革命战争年代

红安青年前方打仗 女子在后方支援

《黄安谣》便是对这段岁月的最好写照

在红安出生的刘华清与黄安谣

也有一段不解情缘

↓↓↓

难忘“黄安谣”

——访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

作者:余美进

2000年底,我陪时任红安县委书记林全华和分管水利的相关人员,去看望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

车子穿过军委大楼东茂林居西路,转弯就到了晾果厂路尽头的首长驻地,灰色高墙大院,两排全副武装的警卫守着大门,让人肃然起敬。

一落座,老人家和蔼地问红安老区农民收成怎样,县里经济发展情况。我们紧张的心情稍微平静些,林全华赶紧说,今年农业算个丰收年,现在农民吃饭不成问题,县里经济发展得很快,县城变化也很大,老人家爽朗地笑了,并说:“红安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死了那么多人,做出了巨大牺牲,党和政府不能忘记呀!要把他们的生活搞好”。接着用红安话说唱:“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我问了一句,首长,当年大别山苏区就流行吗?老人家说:“黄麻起义,红安就有几万人参加,起义成功后参军参战的人就更多,这个顺口溜在红军早期就在大别山流传,当时红二十五军唱的人就不少”。

这次是县里为金檀灌渠的事,急于要向老人家汇报,我们和雷秘书迅速把话题转到项目上,请求老人家签批到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老人家二话没说,让雷秘书把报告留下,他再考虑一下怎么样办。由于当时国家在压缩在建项目,新上项目就基本不可能。事后,刘副主席为金檀灌渠先后三次签字到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有关部委十分重视 ,优先批准,国家财政先后投资三个多亿,彻底解决了全县农田灌溉问题。

笔者作为红安县驻京办主任,自上世纪末到刘副主席逝世,十多年有幸多次近距离接触老人家。逢年过节都要代表家乡看望,有的时候省、市、县里有事请老人家帮助是专门汇报;天台山公路、红安电网双回路、金檀灌渠、2001年大旱救灾、鄂黄大桥、深圳扶持红安、双拥模范县、撤县设市等项目都得到老人家的亲力关照。

作者和刘华清上将(左一)合影

老人家戎马倥偬半个多世纪,身居高位,乡音不改,乡愁依旧,对家乡人民的一往情深,很多地方如数家珍。他多次说,1930年在黄安县八里区委书记任上,得过一场大病,险些丧命,是房东精心照料,才得以慢慢康复。

刘华清在抗日前线

十多年近百次的见面,几乎每次老人家都说他是红安人,并用红安话说唱黄安谣。有一次等候见首长的人多,我们在家坐的时间短,没来得及说唱,老人家送我们到大门口拉着我们的手,还是那样依依不舍,神情关注地吟唱“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每次回想当时情景,老首长的声音就萦绕在耳边。

刘副主席是全国人民熟悉和爱戴的人民军队高级将领,为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被誉为“现代海军之父”和“航母之父”,他还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席。

鲜为人知的是,刘副主席出生于黄安县花桥乡,该乡1933年划入大悟县。受“黄麻起义”和进步思想影响,他11岁参加儿童团,先后任黄安县二程区少共书记,黄安县八里区委书记,1931年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科长,参加了以黄安县为中心的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

刘副主席革命早期主要是做政治宣传工作,曾与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秘书长程坦编创推广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所以刘副主席是“黄安谣”早期的见证者和宣传者是可以考证的。

1921年,董必武同志以他们创办的武汉中学为阵地,在旅汉学生中发展了大批黄安和麻城籍共产党员。1923年底,董必武与武汉区委研究决定在汉成立中共黄安工作组。工作组寒假返乡回到黄安,落地成为黄安早期党的组织,在黄安掀起了声势浩荡的宣传发动工作,成立了工会、农会、妇女会等组织支持北伐战争,创办小学、夜校灌输进步思想,打土豪分田地,民众普遍觉醒。

几万农民军参加黄麻起义

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几万民众揭竿而起,一鼓作气攻下县城,成立了县农民政府,农民“自卫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县城解放与农民政府成立又极大激发了民众参加革命的热情,母送子,妻送夫参军蔚然成风。为支援前线,妇女在家织布缝衣,做鞋送饭成为常态,在民间和红军中开始流传“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根据郑位三同志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介绍,原来也有“小小黄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个唱法。

“黄安谣”描绘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黄安儿女前赴后继参军参战的真实场景,十四万英烈支撑大别山红旗二十八年不倒,造就了如今的红安“户户有红军,村村多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并成就了“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传奇。

刘华清

刘华清(1916年-2011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现红安县)二程区花桥乡刘家院子村(后划归大悟县)。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85年、1987年相继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刘华清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

2011年1月14日6时,刘华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