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上新集镇:织密"三资"管理网 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2025-08-18 10:15   红安县上新集镇   陈良新

红安网消息    初秋的红安大地,暑气未消,田间地头仍是一派繁忙景象。在红安县上新集镇的山冲田畈间,一支支由镇村干部组成的小分队正顶着烈日穿梭,手持设备仔细拍摄资源图斑;村部办公室里,灯光常常亮至深夜,工作人员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逐笔录入"三资"数据……从镇党委政府的统筹部署到村组干部的一线攻坚,一场关乎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规范管理的攻坚战正在上新集镇17个行政村全面打响。

高位统筹,构建三级联动责任体系

"农村'三资'管理是乡村治理的'牛鼻子'工程,直接关系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必须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在全镇"三资"管理工作专题部署会上,上新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神明说。为破解以往"三资"管理中存在的底数不清、监管不严、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上新集镇将"三资"规范化管理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构建起"党委负总责、分管抓落实、包片强督导"的三级责任体系。

镇党政班子成员率先垂范,3名党委成员分别挂钩桥店片、高山片、新建片三个农村工作片,每周至少3天深入包片村开展督导。"我们片里5个村资源分布差异大,有的以山林为主,有的侧重农田,必须因地制宜制定录入标准。"包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余笑介绍,他带领的专班不仅要指导黄才畈村、富西村等重点村的平台录入,还要协调解决跨村资源确权等棘手问题。

在分级责任体系中,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成为承上启下的关键枢纽。每天清晨,负责人李艳军都会带着三资办工作人员分片走访,现场指导照片上传、数据核对,傍晚回到办公室汇总全镇进度,常常忙到深夜。

镇三资办则承担着"把关人"角色。叶珂邑、郑文斌、李辉三名干部组成的工作小组,既要负责平台日常审核,还要随时准备应对各村提出的技术难题。"最多一天收到2000多张图斑照片,每张都要核对坐标、确认类型,眼睛熬得通红是常事。"叶珂邑说,为加快进度,办公室里的打印机、扫描仪全天运转,就连双休日他们都还在镇办公室加班加点。

一线攻坚,17村掀起数据采集热潮

"李主任,这块荒田的四至边界再确认下,免得和隔壁组弄混了。"清晨6点,郑家冲村村干部李红霞已带着队员钻进了山冲。作为村里的"三资"工作联络员,她白天扛着相机在田埂间穿梭,定位拍摄每块地块的图斑,傍晚回到村部立刻整理照片,常常加班到深夜。"我们村有多处闲置宅基地、且山林面积大,每处都要拍3到5张不同角度的照片,还要标注面积、现状,一点都马虎不得。"

李红霞的忙碌是上新集镇17个行政村的缩影。全镇以村为单位组建小分队,镇驻村干部与村“两委”成员混合编组,带着《资源普查登记表》深入田间地头。

资源图斑拍摄看似简单,实则考验细致程度。在兴安冲村,队员们为拍摄一处水库边的林地,踩着杂草丛生的陡坡往返4趟,终于完成精准定位。"每一张照片、每一组数据都要经得起检验,这是对集体资产负责,也是对村民负责。"驻村指导的镇干部钟文昭深有感触。

精准指导,专业团队护航规范录入

"这个林地的坡度信息不能漏填,直接影响后期资源评估。"8月11日上午,镇三资办的郑文斌在赵家湾村党群服务中心,指着电脑屏幕上的录入界面向村干部讲解。为解决部分村干部电脑操作不熟练、录入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镇里组建3支专业指导队,分片开展"手把手"教学。

指导过程中,工作人员既当"技术员"又当"讲解员"。针对平台操作中的常见问题,他们整理出《录入注意事项》,涵盖数据格式、照片命名、资产分类等关键环节;遇到村集体资产历史遗留问题,则现场查阅合同、核实凭证,帮助完善佐证材料。"原来以为就是填填数据,没想到里面学问这么大。"新红村村干部赵杏荣说,经过指导队点拨,村里的录入率完成100%。

县级部门的"及时雨"更让基层信心倍增。8月14日下午,红安县农业农村局监管平台工作专班专程来到上新集镇,通过座谈交流、现场演示、问题答疑等方式,重点指导资源图斑与实际地块匹配、资产台账规范化填写等难点工作。"县专班指出的'图斑坐标偏移'问题,我们当天就组织各村重新校准,避免了后期返工。"镇干部李艳军说,专业指导让全镇少走了不少弯路。

随着工作推进,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流程逐渐成形:村小分队拍摄图斑后,由驻村干部初审照片质量,再提交镇三资办审核,通过后录入平台系统,最后由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抽查复核。"每道环节都有责任人签字,形成闭环管理。"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余笑介绍,严格的流程管控确保了数据真实准确,为后续资源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镇党委的周密部署到村组干部的田间奔波,从上百次的现场指导到数万条数据的精准录入,上新集镇以"绣花"功夫推进"三资"管理规范化,不仅摸清了集体"家底",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我们将以平台数据为基础,探索资源入股、资产租赁等模式,让集体资产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聚宝盆'。"镇党委负责人的话语中,透着对未来的笃定与期待。

夜幕下的上新集镇,村部办公室的灯光依然明亮。屏幕上跳动的光标,正在编织一张覆盖全镇的"三资"管理网络,也书写着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