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上新集镇新红村地处三市三县(区)交界,G346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今年以来,该村以红苕产业为主导产业,采取订单+基地+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500余亩,扩大种植面积,兴办加工厂,进一步完善红苕产业链,让“土特产”变成“金疙瘩”,助力乡村振兴。
当前,正值红苕生长时节。上新集镇新红村组织村民对红苕进行除草、浇水管护,
红安县上新集镇新红村村民周明亮说:“这村里进行栽苕、除草,也能挣4.5000块钱。”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上新集镇新红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把村部中心和G346东端原本零散的荒地连成片,建成规模种植基地,推行“村委会+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社统一供应种苗,传授先进种植技术,还以保底价收购红苕,让农户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红苕种植中。
红安县上新集镇新红村党支部委员曾超说:“上新集镇新红村地处滠水河沿岸,与武汉市黄陂区,孝感市大悟县一河之隔,交通区位优势独特。村集体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流转土地500余亩,结合沙土地的优势,建立300余亩红薯种植基地。红薯产业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就近务工,人均增收3000余元,也为村集体带来10万余元的收入。”
在红苕种植过程中,新红村村委会制定科学合理的红苕种植规划,安排专人负责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各环节管理和技术指导,
大力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确保红苕品质绿色、健康。
曾超说:“县红薯办全程指导,从选种,再到订单式销售,村集体聘请有种植红薯经验的老党员,负责生产的各个环节,确保产量,确保品质。”
为了进一步延伸红苕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村两委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建成标准淀粉和粉条加工车间,配备自动化生产线,全流程机械化处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曾超说:“红薯收获后,我们利用村集体自有加工厂,吸引大悟县及周边农户前来加工,打造上新集红薯粉、上新集红薯粉条等品牌,红薯加工厂年加工红薯500余吨,产值60余万元。”
如今的新红村,红苕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阔步前行。
曾超说:“下一步我们进依托,涉水河畔300亩连片土地优势,打造特色观光蔬菜产业,利用交通优势,把绿色,高品质的蔬菜送到武汉市民餐桌上。”
一审:宋文晓 二审:高凤叶 三审: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