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个清晨,我在八里老街经过,总看见那位老人。他在八里农商行对面楼房前的空地上,坐在一张小小的尺把多高的马凳上,他有时在垂首默默地忙碌着,有时一个人呆呆地守在那里。
他衣着朴素,脚上总是穿着那双黄色的解放牌球鞋,他的身旁是一台老式的简易手动补鞋机和一个陈旧的破木箱。
春夏秋冬,我发现他几乎每天都坐在那里,守着他的摊子——那台黑黑的老式补鞋机。纵使今年的夏天异常的热,气温特别高,室外像蒸笼,他也在那里守着。像一位值勤的交通警察,那么准时。他的旁边或坐着或站着几个来请他修修补补的市民。他呢,低着头,不慌不忙的专注地在那里飞针走线,机子发出低微的“咔嚓咔嚓”声。有时候,我瞄见他的脚边搁着一大堆鞋,看来他的生意不错。整个八里街上,我也只看到唯一个补鞋的他。而且几十年以来,他总是坐在那里。相信在八里街上住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补鞋的老师傅。因为他老固定在那里,像一个老字号的招牌。
他一辈子都是补鞋,一辈子专心于这一件事,补鞋的手艺那是毋庸置疑。我想起多年前我的一双皮鞋让一位走村串巷的小师傅上线加固,第二天我再穿时,居然脚伸不进去,小师傅没经验,把我的皮鞋前面上窄了,导致报废。所以我明白补鞋看起来简单,但不是什么人都会补鞋的,合不合脚,能否复原,都有一定技巧性。
八里的这位补鞋老人手艺不但精,收费也低廉。经济发展,物价也上涨,而老人的收费几乎还停留在几十年前。有一次,我骑着电瓶车正在街上赶路,突然斜背的小皮包”哗啦”掉下来,里面的物品装得太多,皮带子不负其重,断了。我立马就想到了这位修鞋老人。老人很快的从他的旧木箱中翻出跟我皮包同色的皮,把我的皮包带子加固,他又看了看皮包没有脱落的另一边,也帮我垫了同色皮,反反复复地用机子走了好几圈线,叠加得十分地牢固。他说再不会断了。我心里捉摸着:这皮包一边加固大概要5元人民币吧,两边加固就要10元人民币。没有想到他说只需要3元钱。大出我的意料。其实,就是他当时要我付20元,我也是要出的,因为我正刚需。但老人没有敲诈我。真是一位心地善良的手艺人!当我翻了半天包,居然没有现钱时,正窘迫间,老人说可以手机支付,扫他收款码即可。真好,他也与时俱进,方便了他自己,也方便了需要服务的人。
我抬头间发现老人的头发已经斑白了。也难怪,风风雨雨中,他在街头露面,古铜色的脸,彰显劳动人民的本色。一辈子从事一件事,执着于一件事,是情有独衷,或是骨子里的喜欢。求生的本领变成了自己的擅长和特长,达到无人能及的熟练程度,那也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
补鞋的手艺比起石匠、木工等这些手艺,显得极其渺小,甚至在世人眼中更显卑微,因此从事这门手艺的人寥寥无几,八里湾镇何等繁华的大街道上,只有他独树一帜。
一位其貌不扬的平凡老人,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服务他人,把世人瞧不起的手艺做成自己的招牌,是不是也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