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法院 “萌新” 成长记(二):谢佩在基层法庭与立案窗口的淬炼之路

2025-07-29 08:25   红安法院   .

红安网消息 七月的阳光,热烈而充满力量。一年前的这个夏天,他们怀揣理想与热忱,加入红安法院大家庭,三百多个日夜悄然滑过,他们在岗位上逐渐褪去青涩,用实干书写着成长的答卷。这一年,每一份努力都是成长的印记……有挑战、有责任、有感动,那些藏在日常里的收获与感悟,都将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开篇注脚。在转正之际,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这一路的经历,见证他们的成长蜕变吧!本期来了解红安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 谢佩在基层法庭与立案窗口的淬炼之路。

红安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  谢佩

2024年7月,怀揣法治理想的谢佩走进红安法院,以法官助理的身份开启了职业生涯。一年试用期里,她先后在占店法庭、立案庭轮岗历练,在与群众面对面的交锋中、在案卷与文书的打磨里,逐渐褪去青涩,将 “司法为民” 的信念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一、占店法庭:在泥土里扎根的法治初心

基层法庭的办公室总飘着淡淡的泥土气息,这里的案件多是最直接的群众诉求,谢佩在参与审理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司法为民” 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耐心倾听、每一份公正判决里。

为推进基层普法宣传,谢佩多次走进幼儿园开展 “普法小课堂”。备课时,她反复揣摩语言风格,将法律术语转化为孩童能理解的表达,PPT 改了五版,删掉生硬条文,加入卡通插图和普法动画;为了贴近孩子的沟通习惯,她特意学习幼师的语气语调,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还准备了印着法治标语的星星贴纸作为互动奖励。第一次上课虽有些紧张,但看到孩子们举着贴纸喊 “我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啦”,她真切感受到:普法是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架起沟通的桥。

跟着法官走村入户调解纠纷的日子,让谢佩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认知。有次处理宅基地纠纷,当事人情绪激动地拍着桌子争执,她默默记下双方陈述的每一个细节,在法官调解时递上标注关键时间点的笔记。“基层工作要带两只耳朵 —— 一只听诉求,一只听弦外之音。” 法官的话让她明白,化解矛盾的努力,比单纯的判决更能体现司法温度。

二、立案庭:在窗口前练就的服务韧性

转岗至立案庭后,谢佩的工作扩展到配合开庭、撰写文书报告、审核立案材料等。大厅里此起彼伏的咨询声中,她逐渐学会了应对各类复杂情况。

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谢佩摸索出 “先递一杯水、再讲三句话” 的沟通技巧:“您慢慢说,诉求记下来才能更好解决”“类似情况我们处理过,您看这样是否可行”。有次遇到买卖合同纠纷当事人在大厅争执,她先分开倾听诉求,再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释调解优势,最终促成当场和解。这个过程让她领悟:立案窗口不仅是程序入口,更是化解矛盾的第一道防线。

文书撰写与数据分析曾让谢佩倍感压力,一篇数据报告常常改到深夜。后来跟着资深助理学习 “模块化写作法”,先梳理核心诉求,再对应法律条文,最后提炼争议焦点,渐渐练就快速抓取关键信息的本领。有次核实年度立案数据时,她逐页核对台账,发现一处统计偏差并及时更正,避免了报告瑕疵。“数据里藏着群众的司法需求,差一个数字都可能影响决策。” 这句话被她写在工作手册的第一页。

三、成长底色:在纪律与谦逊中打磨的职业素养

试用期内,谢佩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严守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培养严谨习惯,文书核对、信息录入都反复检查,避免细节疏漏;保持谦逊态度,主动向法官、资深助理请教,学习办案经验。

廉政教育活动中,谢佩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要点抄在便签上贴在办公桌前。遇到当事人递来的礼品坚决拒收,面对打探案情的电话礼貌回绝,时刻绷紧廉洁自律之弦,始终保持法院工作人员的政治本色。

从最初的畏难情绪到后来的从容应对,从依赖指导到独立处理工作,谢佩在岗位上完成了蜕变。那些幼儿园里孩子们的笑脸、立案大厅里当事人舒展的眉头、文书上反复修改的痕迹,都见证着她的成长。试用期结束时,望着法院门口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的标语,谢佩深知:这不是终点,而是用更扎实的脚步践行法治初心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