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7月8日,红安县城关镇北门岗社区联合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田野新青年之红安薪火志愿服务团,在社区书屋里为暑假“爱心托管班”的孩子们开展了“铭记七七烽烟史,青春建功新时代”读爱国书籍主题活动。
此次活动以培养青少年读好书、爱读书的习惯为出发点,融入爱国精神传承,通过史料解读、专题授课与历史影像观摩相结合的形式,系统梳理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与民族意义,为社区青少年构建起严谨的历史认知框架,也彰显了高校志愿服务与基层社区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协同价值。
书香满架 红色典籍筑学境
活动现场,社区书屋的书架上整齐陈列着各类红色书籍与历史读物,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志愿服务团成员以《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起点》为题开展专题授课,团队成员黄彦舜携带电报手稿、作战地图等史料复印件,从日军侵华战略timeline、29军抗战部署、国际社会反应等三个维度,系统解析事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活动PPT中特别对比《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文献,通过1931-1937年华北局势演变分析,帮助青少年结合书屋内的相关书籍内容,更深入理解“宛平枪响”背后的民族危机。
研学相济 少提悟史明真理
活动中,团队成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带领学生重温七七事变的历史,引导孩子们从社区书屋的爱国书籍中汲取知识,交流分享对烈士英雄事迹的了解,并按照时间线讲解中国人民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直至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全过程。在北门岗社区书屋的学习场景中,青少年们还通过《论持久战》节选诵读、《七七事变研究》学术摘要解读等环节,在读书与思考中深入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这种以史料为根基、以理论为脉络,且紧密结合书屋读书资源的教育模式,突破了传统社区教育碎片化叙事的局限,使历史认知从感性体验升维为理性思考。
薪火相传 志愿深耕育新苗
当看到孩子们对照史料手册标注历史事件关联时,我们意识到理论学习不是生硬灌输,而是用逻辑链搭建认知骨架。”活动结束后,武昌理工学院田野新青年志愿服务团之红安薪火志愿服务团队队员刘桐珊说,志愿服务团将继续发挥高校智力优势,依托社区书屋等平台,把红色历史学术研究转化为社区青少年可理解的理论体系,让爱国主义教育扎根历史理性,进一步培养孩子们读好书、爱读书的习惯,传承好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