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安苕 " 产业精准扶贫促进会召开,四种模式帮农民脱贫致富——
迈向中国红薯产业园 红安建成全国最大甘薯试验基地
金报讯 (记者戴辉)今天," 红安苕 " 产业精准扶贫促进会在红安召开,来自全国湖北、广西、山东、江苏等省市的 50 多位甘薯研究专家学者齐聚红安县觅儿寺镇,包括国际马铃薯中心李文娟博土、国家甘薯产业体系首席研究员马代夫等甘薯业顶级专家共同见证全国首条红薯工业化流水线、全国最大甘薯试验基地在红安建成。
上午 9 时许,记者在湖北根聚地新农业发展公司加工车间看到,机器轰鸣,一个个新鲜红薯正在经过流水线自动清洗、消毒、风干、分拣,穿红色制服的员工将洗好的红薯装袋(2 斤一袋)并装箱。
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邓干生在会议上指出,现在红薯已经历三大变化,既是杂粮也是主粮,既是粗粮也是细粮,既是农作物也是经济作物,经过品牌提升,完全可以进入大健康的食品领域。如日本将薯渣加工成粗纤维减肥饼干,对我省的红薯加工企业有很强借鉴意义。
省农科院院长焦春海在讲话中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科技支撑力度,实施良种良法良态、农机农艺农时结合,为贫困户提供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培育像湖北根聚地公司一样的更多扶贫领头雁,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焦春海说,作为农业科技 " 五个一 " 行动的重点支持企业,湖北根聚地公司引进甘薯新品种 76 个,对 " 红安苕 " 三个不同类型的品种进行脱毒提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共培训农户 210 户,培训种植户 300 多人实现了由 " 小农经济 " 向规模化生产,民间传说上升为国家 " 品牌 " 质的飞跃。" 红安苕 " 标准化种植面积从几百亩扩展到近 4000 亩,一市斤售价由 0.3-0.50 元上升到 15 元。2016 年带动贫困户 35 户,户均纯收入 6000 元。
上午 10 时 30 分,一场激动人心的红薯爱心拍卖会举行,在邓莉拍卖师主持下,南薯 017 号、龙紫薯、济薯 26 号等 6 个国内顶级红薯品种各 50 公斤登台亮相,10 多位爱心企业家举牌竞拍声此起彼伏,角逐十分激烈。起价 1000 元的 50 公斤红薯,最高拍到 1.6 万元,最低也有 4800 元。最后,6 个品种的 300 公斤红薯共拍卖 4.22 万元,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当地贫困农户。
11 时许,与会人员来到湖北根聚地新农业发展公司的种植基地,参加挖红薯比赛,现场热火朝天。只见铲子轻轻一挖,一串串新鲜的红薯就冒出地面,有红色、黄色、白色等各种试种的优质甘薯。不少小孩兴奋不已,表示以后还要来这里体验农事活动。
此次 " 红安苕 " 产业精准扶贫促进会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湖北根聚地新农业发展公司为中介,集纳全国 70 多个优质甘薯品种进行培育试验,然后向广大农户推广大面积种植,在甘薯科研机构和种植户之间架起一座黄金桥,打通红薯优良品种和广泛种植之间最后一公里,让广大农户迅速脱贫致富,这也是精准扶贫一种新模式。二是以红安苕产业园为基础,做大红安苕产业,由湖北根聚地新农业发展公司先行试点,做先行者、开拓者,继而带动红安 5 万亩红薯产量升级换代,提升红安苕的品牌含金量和产品附加值,让更多消费者吃到升级版的优质红安苕。
" 红安苕 " 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康熙三十六年刻本《黄安县志》称 " 芋 ",光绪八年重修《黄安县志》称 " 薯 ",宣统元年《黄安乡土志》中对 " 红安苕 " 从品质特征到种植收藏,从食用到加工都做了详细描述。红安常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土壤主要由石英岩、片麻岩风化而成,轻壤沙土类土壤占总耕地面积的 54% 以上,特殊的气候和土壤特别适于生产优质 " 红安苕 "。
红安苕淀粉含量适中,纤维素及糖份含量高,生食甘甜可口,熟食绵软芳香,正宗 " 红安苕 " 名扬全国。" 红安苕 " 常年种植面积 5 万亩以上,总产 10 万吨。" 红安苕 " 是第一个红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红薯卖 30 元一斤,你听说过吗?现在红安苕里就有这样的精品苕。在刚刚闭幕的武汉农博会上,红安苕的摊位前人头攒动,一屉红薯刚出笼,薯香四溢,马上被观众一抢而光。记者品尝了一个,这蒸熟的红薯个头比一般红薯小,但皮薄肉松,十分甘甜。
" 这个红薯确实比市场上的好吃,味道像板栗,且松软香甜。" 家住汉口的刘女士平时最喜欢吃红薯,但这个产自红安觅儿寺镇的新品种红薯还没吃过。
湖北根聚地新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周德顺介绍,在红安有我省最大的 3600 亩红薯生产基地,目前有贡薯、麻皮香薯、紫罗兰、板栗心香、人参薯等 7 个新品种。
记者看到,红薯价格不菲,板栗心香 15 元一斤,人参薯 30 元一斤,虽然身价 " 高贵 ",但丝毫不影响市民对 " 防癌一哥 " 的热情,一上午 1000 份红薯被抢购一空。这些红薯为何这么贵?周德顺解释,首先是品种优,其次是产量低,一般红薯亩产 6000 斤,而特色红薯亩产只有 600 斤 -1500 斤,人参薯亩产仅 500 斤。此外,这些参展的红薯,种植过程绿色无污染,和杂草一起生长,不打农药,靠诱蛾灯灭虫。
中国最贵红薯的背后是精品红薯产业的发展。在红安觅儿寺镇,湖北根聚地新农业发展公司建成全国第一条红安苕全自动清洗、消毒、风干、分拣线,年生产能力 20000 吨。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工厂化、全智能储藏窖(300 吨),高温库 ( 400 吨 ) 、鲜储冷藏库 ( 1000 吨 ) 。流转了土地 4000 多亩。建成 2000 亩的红安苕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现有大型农业机械 20 台套。基本形成了新品试验基地、种薯储存、薯苗培育、红薯种植、红薯初加工、线上线下三级网络营销的一条龙的以红安苕为主体的三产融合模式。
目前,红安已建成全国第三个、也是最大一个甘薯体系新品培育基地,从全国各省农科院引进优良品种 72 个,建设了 50 亩智能育苗大棚,可年产无毒优质红薯种苗 1.2 亿株。
湖北根聚地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周德顺介绍,未来几年内将把红安打造成中国薯都,把红安苕做成大产业。今后红安苕各种深加工产品将面世,包括红安苕全粉、红安苕色素、红安苕面条,以及包子、馒头、饼干、冰淇淩、蛋糕、酒等红薯产品,覆盖甘薯全产业链。
当天,鲜薯现场还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拍卖爱心红薯拍卖会,由国家甘薯产业体系首席研究员马代夫主持,现场红薯拍卖所得将全部捐献给贫困户。
成立于 2013 年 8 月的湖北根聚地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精准扶贫上摸索出新模式。三年来,共流转土地近 4000 亩,农户收到流转土地费 178 .6 万元,其中贫困户收到流转土地费 66.1 万元,通过雇用贫困户为固定员工和临时用工等形式,付出人工费 153.8 万元,其中贫困户收到流转土地费 43.6 万。
湖北根聚地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德顺介绍,今后还会采取下列模式参加精准脱贫。模式一:流转土地,公司来种。没有劳力的贫困户,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给公司来耕种,贫困户收取流转费。模式二: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公司与农户共同种。有的贫困户想耕种,公司向他们提供技术、种苗、生产资料,种出来的产品公司按照约定价收购。模式四:学技术、学市场、帮农户种。贫困户没有土地或很少土地,公司把流转的土地反包给他们种,在技术上、资金上、市场销售上帮助他们。模式三:身体不好的农户可打短工。对那些身体不好的贫困户,可以来公司打短工,按每天 80 元的标准发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