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在红安县永佳河镇桃花村烟墩寨山上,有一处宛如时光琥珀般的存在——桃花塔。它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岁月沉淀的厚重故事;也是新时代的文旅新宠,绽放着令人心醉的迷人光彩,正张开怀抱,静候八方来客探寻它的传奇与浪漫。
古塔形制:宋代建筑的匠心密码
据清《黄安县志》记载,桃花塔建于宋代,虽不知是何人匠心独运造就了这座古塔,但它的建筑之美足以震撼人心。16.8米的通高,六角重檐七层的精巧结构,下层条石的古朴厚重与上层青砖的细腻规整相得益彰,每层檐角雕刻花纹的汉白玉石,更是为其增添了几分灵动与雅致。曾经,塔顶那株苍翠欲滴的古茶树,成就了“塔顶生翠”的奇景,虽如今古茶树已不复存在,但桃花塔依然以其独特的风姿屹立山间,向人们诉说着过往的岁月。
人文脉络:名人足迹里的千年风雅
桃花塔不仅是一座建筑瑰宝,更与诸多历史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塔下的桃花洞,因大文豪苏轼而声名远扬。苏轼曾三次造访此地,与挚友陈慥煮酒论诗,留下了著名的散文《方山子传》。漫步在桃花洞附近,仿佛还能听见当年文人雅士们的谈笑风生,感受到他们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桃花洞前,昔日的桃花大寺香火鼎盛,元丰三年,苏轼受陈季常邀请住在桃花洞期间,还为桃花大寺题写了楹联“苾草田边带雨桑麻随意绿,桃花洞口入空灯火万年红”,字里行间满是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与赞美。虽如今寺庙已毁,仅存现代重建的道观,但那段历史依然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熠熠生辉。而桃花寺后的“桃花书院”,更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明代思想家李贽隐居黄安时,常在此讲学,其著作《焚书》《藏书》的部分篇章也在此诞生,为桃花塔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旅新生:当千年古塔遇见春日花海
时光流转,桃花塔在新时代迎来了全新的生机。2025年春季,桃花塔下大规模种植桃树,每到春暖花开之时,漫山遍野的桃花竞相绽放,粉白相间,如云似霞,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日画卷。从宋代条石到明代青砖,从苏轼的诗酒雅集到李贽的思想锋芒,再到今日花海中的打卡地,桃花塔如同一块“时光琥珀”:它凝固了千年建筑技艺与人文精神,又在当代文旅浪潮中折射出新的光彩。当游客抚摸塔身斑驳的砖石,既能听见历史的回响,也能触摸到乡村振兴的脉搏——这或许正是古建筑最好的存续方式:让年轮成为故事的注脚,让新生赋予传奇新的篇章。
无论是追寻千年古韵,还是沉浸于春日浪漫,永佳河镇桃花塔都将以它独特的魅力,给你带来一场难忘的旅行体验。快来桃花塔,赴一场跨越千年的美好之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