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屋檐下的小纠纷,牵动着乡村和谐大格局。红安县太平桥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一起因雨水排放引发的邻里矛盾作为基层治理新实践的生动样本,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与务实高效的举措,最终实现“滴水解心结”,让邻里重归和睦,为平安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屋檐滴水起波澜,村级调解遇反复
今年初,太平桥镇雨淋山村村民谢某江和谢某林因“屋檐排水”问题“呛了水”,谢某江不满谢某林家中雨水直排自家院子,影响生活,与谢某林产生争吵。村党支部书记李道松闻讯而动,联合村干部和“铜锣评安”队员(平安守护员)上门了解情况,经过耐心调解,做通谢某林思想工作,雨水改道自家墙下,矛盾“第一滴雨”悄然止息。
可邻里纠葛就像梅雨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久,谢某江在两家交界院墙加装盖瓦防潮,谢某林担心瓦片有掉落的危险,要求拆除,双方再起冲突。李道松“钉在村里”反复调解,虽达成“换梁瓦为脊瓦”的口头协议,但因后续琐事摩擦,矛盾再度升级,邻里关系陷入僵局。李道松得知后迅速将情况上报至镇综治中心。镇综治中心受理后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组成工作专班上门开展调解。
三级联动破僵局,标本兼治固成效
这起看似普通的“屋檐琐事”,成为检验乡镇治理能力的“大考题”。4月份,由镇平安办牵头,村委会、派出所和执法中心组成的工作专班,4次入户开展“面对面”调解。调解工作坚持“法情两融”,从法律风险讲到邻里情谊,谢某江起初态度强硬,执法人员以案例警示高空落物隐患,平安办干部强调和解协议的约束力。终于,谢某江点头同意换脊瓦,“口头约定”变“互信根基”。
但调解不是“纸上谈兵”,矛盾风险防范化解要落地见效才是关键。为防止问题反复,实现“标本兼治”,6月份,镇村干部现场蹲点督导办结,一方面,引导双方依法依规签订正式调解协议;另一方面,村“两委”迅速行动,实施三项关键工程,动用挖掘机拓宽门前公共排水沟、破除两家房屋间阻碍排水的过道砖墙、降低谢某江家门前山路高程以利汛期排水。这些举措从根源上大大缓解了谢某江家房屋雨季受潮问题,矛盾也彻底化解。
事后镇综治中心组织回访时,老谢说:“水流方向变了,心结也散了!”
雨淋山村3组村民也感慨:“村委会办事牢靠,不用咱们操心。”
从矛盾僵局到邻里和睦,一纸协议是保障,三级联动是关键,务实举措是根本。
小案精治见真章,闭环治理筑平安
雨水无阻,和风化雨。这件由“屋檐滴水”引发的邻里纠纷的成功化解,是太平桥镇深化基层治理,健全完善矛盾风险受理-研判-交办-承办-督办-办结-反馈-评估闭环工作机制的深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