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4月29日,红安县城关镇胡家河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一个沉寂两年的微信头像突然跳动,为我们揭开了一段沉重又充满希望的故事。禁毒社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发送了一条消息,很快收到对话框弹出回复。“明天上午来社区报到吧。”社工打下这句话时,思绪瞬间被拉回两年前那个定期来做尿检的年轻人耿某,因吸毒纳入社区康复管控范围,却积极配合中心工作,每次尿检都准时到场,毛发抽查也从未缺席并一路绿灯。
一切看似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命运的轨迹在2023年 9月28日急转直下,他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河南漯河召陵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直到2025年4月28日,他才从周口监狱刑满释放。
次日上午,中心办公室的玻璃门被轻轻推开。耿某身后紧跟一位头发花白的妇人,她扶着门框,右腿微跛,是耿某60多岁的母亲。“妈,您慢点儿。”耿某搀扶母亲,目光满是愧疚。这两年,耿妈为了儿子的事几乎跑断了腿:2022年一场车祸在她身上留下后遗症,阴雨天气时右腿疼得钻心,可她舍不得花钱治疗,总说“忍忍就好”,把每一分钱都攒下来,生怕儿子在狱中缺了用度。耿某65岁的父亲,至今仍在工地上搬砖,尽管工资时常拖欠,一家人常常要靠借钱度日,老人却咬牙不肯歇工:“儿子出来总得有口热饭吃。”简单的话语,饱含父母对儿子深沉的爱与期盼。
谈及监狱里的两年,耿某喉结滚动,声音发颤。为了早一天见到父母,他拼命表现,先后获得两次“改造积极分子”表彰,累计减刑5个月。出狱前一晚,他摸着囚服上的编号发誓:“再也不能让爸妈掉眼泪了!”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耿某攥紧的拳头上投下细碎的光影——那是一双曾沾满泥泞的手,此刻正微微发抖,却牢牢握着重生的决心。耿妈替儿子整理衣领说:“现在全家就盼着你好好的”。袖口露出一道车祸留下的淡色疤痕,禁毒社工们看着这对母子,悄悄红了眼眶,随后给耿某进行编辑档案资料。
耿某的故事,是无数涉毒家庭的缩影,毒品如魔鬼,不仅吞噬个人健康,更会将整个家庭拖入深渊——让母亲忍受伤痛不敢就医,让父亲年迈仍在工地卖命,让一个本可悔改的青年在高墙内受尽欺凌。当我们在阳光下享受团圆时,总有无数家庭因毒品支离破碎。让我们共同发声:吸毒者的眼泪不该成为家庭的墓碑,远离毒品,从你我每一次清醒的选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