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初春时节,田野里的蔬菜作物长势喜人。在红安县七里坪镇莲花背村的田间,翠绿的油菜郁郁葱葱,四周的产业便道、灌溉渠四通八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好一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优美画卷。
“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快速地实现了改田调型,基础项目建设。”望着改造完成的高标准农田,莲花背村党支部书记汪绪红说,大家上下拧成“一股绳”、干群同下“一盘棋”,才有了如今的美丽乡村。
去年3月,莲花背村推进高标准农田1200亩建设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技术培训和新技术示范推广等。
目前,该项目已配套兴修了近5000方的正冲塘、近3200方的棱角塘、近6000方的上洼塘等4口当家塘,兴修1500余米的水渠,整治了门前河,对一河两岸进行了水泥砌岸,并兴修了4个小型蓄水坝。对官塘洼到邢家湾的600米产业便道进行了整修,共修建产业便道达4公里。真正达到了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有效地改善莲花背村农田的水利排灌能力,大幅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镇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介绍。
“集中连片、设施完善、水利配套完备,我们村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已开始发挥成效,村两委真是为我们群众办了一件实在的大好事啊!”该村4组71岁的老校长汪平安发自内心地感慨。
近几年来,村“两委”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村4个小组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完成通组公路提档升级5.5公里,硬化便民小道3900米,改造污水管网1800 余米、整治当家塘2口、建设公厕2座,完成绿化3000平方米,新建晒场3个,整修村民大戏台1个。村里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红苕、野菊花、油茶、水稻等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种植油茶200余亩、优质水稻 650亩、红苕260亩。“加快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让希望的田野焕发生机与活力!” 汪绪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