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降落,再起飞……”3月10日,在向桥乡桥边村的貂鼠岩,一架大疆70P无人机正在空中来回起降运送砖头。操作无人机的周绍洪是一位90后,家住青石镇郑咀村,2024年在家乡蕲春成立了湖北腾达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跨界逆袭:从颠勺到“空中操盘手”】
说起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周绍洪回想起他的人生经历。十多年前,他心怀创业梦想只身来到深圳打拼,几经波折,最后选择了厨师行业,在深圳南山区的一家酒店工作,这样一干就是七年,其间吃了很多的苦,手上也积累了一些资金。
202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位四川的朋友买了一台无人机从事吊运工作,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私底下一边工作一边慢慢开始了解无人机吊运这个行业。
2024年3月,周绍洪了解到,贵州地区从事无人机吊运行业的人比较多,于是便放弃了厨师工作,辗转来到贵州,找到一个专业从事无人机吊运的培训机构,花了8000元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强化培训,通过专业训练,周绍洪熟练掌握了无人机吊运的所有操作技术,其间他还考取了民用无人机CAAC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
2024年4月,周绍洪利用之前当厨师的积蓄,花了6万多元购买了第一台大疆无人机T60,开始在贵州接单做吊运。他接到的第一单生意是往山上吊运光伏板,通过来回往返600多趟的操作,这单生意他赚到了2800元钱,虽然不多,但这是他从事这个行业的第一桶金,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这个行业走下去的信心。
这一年,他在贵州省一共接了100多单吊运的工作,其间吊运过建筑材料、水果、茶叶、光伏板、电力设备等等,一年收入比原来干厨师高出了很多。
【回乡筑梦:低空经济激活山乡活力】
从广东到贵州,周绍洪在外闯荡十几年,随着年龄慢慢增长,家中父母年事已高,周绍洪就想着能够回家创业,待在父母身边尽孝,也为家乡做点贡献。
周绍洪坦言:“开始想过回家开餐馆,但由于工作期间在深圳经历了三年疫情,对餐饮行业影响较大,心里还是有所顾忌。”
2024年底,周绍洪毅然放弃了贵州的生意,也卖掉了他的第一台无人机,回到家乡注册成立了公司,并且又花了10多万元,购买了两台大疆无人机T100和70P。
周绍洪介绍,无人机吊运在蕲春是个新兴行业,他们公司在蕲春和周边县市都还是首家。
由于人手不够,他便叫来表弟陈宝林帮忙,2005年出生的陈宝林从职校毕业后也一直在找工作,对这个行业也充满了好奇,一边学习操作技术一边帮忙打下手,兄弟两人一起在这个行业摸索前进。
周绍洪计算了一下,2025年春节过后,他们在本地已经接了5单生意,平均一单一天大概有2500元-2700元收入,去掉柴油机为飞机电池充电消耗和飞机电池损耗成本,每天要700元左右,所以到手的实际上每单每天能拿到2000左右的收入。
“刚刚起步,这个收入还比较正常。”周绍洪表示。
【未来蓝图:培训+服务双驱动】
谈到未来的打算,周绍洪信心满满:“低空经济是国家重点扶持项目,未来前景是很大的。山货出山,靠什么?肩挑背扛肯定是不现实的,无人机吊运效率高,一台无人机一天工作量5吨-8吨,轻轻松松,是人工的几十倍,而且节约成本。”
周绍洪说:“无人机吊运这个行业在蕲春还是刚起步,蕲春对这个行业的人了解很少,希望有更多的人认可这个行业,目前省内都可以找我们洽谈吊运业务,我也可以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做培训,帮助他们创业,同时将自己的公司一步步做大做强,也为家乡乡村振兴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周绍洪的奋斗历程,既是个人价值突围的范本,更是传统产业工人向科技服务者跨越的生动写照。随着国家新基建战略的纵深推进,这一领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像周绍洪这样的青年,手持遥控器在云端编织智慧物流网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