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潮:心系家乡教育 多方筹资个人捐款建校

2025-03-12 17:43   七里坪镇人民政府   赵炳长

张焕潮,1917年6月出生于红安县七里坪镇张石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5岁时,他便投身革命,开启了他光辉的革命生涯。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曾在人民军队中担任军政领导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是红安县享受副省级待遇的五十九位将领之一。

3月5日,笔者来到七里坪镇张石河村,走进张焕潮亲侄子张芳祝的家中,通过视频电话采访了张焕潮的儿子张继真。1958年出生的张继真,一提到父亲,便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道:“我的父亲张焕潮少年时期就参加了革命,解放后成为红安县享受副省级待遇的五十九位将领之一,并担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他生前对我和姐姐要求严格,但他始终心系家乡。1995年和1996年,他两次抽时间回老家。当时,家乡张石河村没有学校,孩子们读书要走十几里路到赵河石咀埔上学。看到这一情况,他心中十分挂念。于是,他奔走在省里各单位,与老战友、同事多方联系,筹集建校资金。那时他每月工资仅有三四百元,但他毫不犹豫地把家里积蓄全部拿出来,共筹款七万多元,建成了十间砖木结构的新校舍,并于1998年投入使用,解决了家乡孩子读书的困难。我的父亲一生对党忠诚。‘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虽遭受迫害,但对党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他淡泊名利,关注家乡,初心不改,本色不变。他的人生经历永远激励着我们子女在逐梦路上砥砺前行。”

张焕潮的侄子张芳祝也深情地说道:“叔父张焕潮虽身居高位,但一生简朴,两袖清风。每次回来,他都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但他时刻牵挂家乡人民,家乡修路、饮水、通电等项目,我多次找他,他总是献计献策、筹款捐款,呕心沥血、不遗余力,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和建校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用真心和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感人事迹至今还在张石河村民中一代代传颂,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