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以监督“硬约束” 提升营商“软环境”

2025-02-25 17:13   红安县纪委监委   .

红安网消息 “目前项目建设是否顺利?有没有存在什么困难?职能部门有没有帮助协调解决?”

“如果发现有职能部门或个人干扰企业正常运营、索要好处、吃拿卡要,请及时扫描二维码进行举报,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调查核实。”近日,红安县纪委监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检查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情况,并为企业发放监督联系卡。

这是红安县纪委监委抓作风建设,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机关坚持以“铜锣护航”服务品牌为抓手,精准监督、纪律护航,以监督“硬约束” ,提升营商“软环境”。

正负清单让营商环境“亲”又“清”

“鼓励党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与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正常接触和交往行为……”

在开展专题调研后,红安县纪委监委联合县营商办出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正负面清单,明晰政商交往界限,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推动形成亲清政商关系。

“以前和企业打交道心存疑虑、畏手畏脚,现在有了这个《清单》,我们就可以坦坦荡荡地对企业开展服务了。”红安县高新区政务中心副主任张海兵说到。

图为红安县纪委监委向企业负责人发放监督联系卡

“出台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后,我们向全县企业发出监督联系卡,每季开展市场主体问卷调查,对全县所有行政服务机构满意度打分并进行通报,倒逼职能部门积极作为。”该县纪委监委护航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一份份问卷调研和满意度测评转化为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治理的“履职清单”。红安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室组地企”联动监督机制,组建4个联动监督检查组,通过突击走访、实地查看、查阅台账等方式,严肃查处在税费减免、融资帮扶、房屋租金减免等惠企政策中不作为、慢作为等突出问题,打通优化营商环境“中梗阻”。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开展重点项目攻坚、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领域“四风”问题等监督检查5轮次,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干部31人。

主动服务让市场主体暖心又安心

“纪委主动上门服务、现场协调解决问题,这让我们很暖心,也提振了发展的信心!”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红安)建设项目负责人詹联胜表示。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是一所在校大学生规模达1万余人的本科院校,主校区位于武汉市。2023年,在该县启动红安校区建设项目,建成后在校师生可达6000余人,将有力提升革命老区教育水平。

图为红安县纪委监委干部在项目现场开展监督检查

但这一民生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却遇到了难题。项目前期300余亩土地已顺利摘牌,但因项目规划调整,还有80亩用地一直没有着落。

“用地没着落,项目推进困难。”该县纪委监委护航专班入企走访时,发现了这个问题,现场进行了登记。

县纪委监委护航办立即组织研究会商,一方面,将问题反馈至高新区相关部门,督促协调解决。另一方面,决定主动服务,对新校区周边的项目用地情况进行排查。

第二天一早,县纪委监委护航办对周边11家企业、项目开展逐一走访。

“请问你们厂有没有空闲土地需要处理?”

“没有。”一连走访了9余家企业、项目后都是这个结果。

眼看已近下午6点,天色渐晚......“再坚持一下,我们把剩下的两家走访完。”虽然护航办的干部都很疲惫,但是毫不犹豫作出了决定。

“我们是有块土地需要处理,但是现在不知道谁要啊?”在走访到第10家项目的时候,项目负责人的回复让护航办的同志着实有些激动。

经过深入了解,该项目名为中维世纪城项目,占地80余亩。因为母公司经营问题,急需出售该项目回笼资金。

一个缺地,一个缺钱,面积大小也符合条件。县纪委监委护航办连夜将该情况向县纪委监委领导汇报后,将情况告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红安校区项目建设负责人,积极促成双方面对面磋商。在县纪委监委的牵头下,解决校区建设用地困难按下了“加速键”。

“既要当好‘护航员’,也要当好‘服务员’。2024年,红安县纪委监委大力推进“一指挥部一监督员” 改革试点,组建5个“亲商联络组”,对项目招商签约、审批落地开工、工程建设实施等关键环节开展全过程嵌入监督32次,走访重点项目和企业115户,收集意见建议79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电力供应、项目建设等问题38个。

澄清正名让干部干事宽心又舒心

“关于你单位李某的信访举报,经查,该反映问题失实,现予以澄清……”近日,红安县纪委监委办案人员到李某所在单位召开澄清正名反馈会,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

此前,县纪委监委收到信访举报,反映李某在服务企业中存在“吃拿卡要”问题。经过多方调查核实,最终确认该检举控告失实。核查组随即召开澄清正名反馈会,对调查核实情况进行通报,澄清事实真相,帮助当事人消除顾虑,激励其担当作为。

“受到举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心头上压了重重的担子。今天,组织为我担当负责的态度让我备受感动,也彻底放下了这段时间以来的‘思想包袱’……”接过澄清正名函的那一刻,李某如释重负。

图为红安县纪委案件部门集中讨论案件容错纠错情形

这样的澄清正名会在红安已成为常态。近年来,县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通过书面澄清、当面澄清、会议澄清和通报澄清多种方式,常态化开展澄清正名工作,让被诬告陷害的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已为33名干部澄清正名。

“公开澄清正名就是为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撑腰,帮助受诬告的干部卸下‘包袱’再出发。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澄清正名工作制度化、长效化,进一步释放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强烈信号,形成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