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帮扶湖北省红安县第二小学永河校区纪实

2025-02-21 16:17   红安县第二小学永河校   刘志勇

红安网消息   “落叶在空中盘旋飘荡,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大树感恩大地对她的滋养。”2024年4月23日,湖北省红安县第二小学永河校区内,伴随着朗朗童声,一场满载希望的新操场启用仪式拉开帷幕。由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援建的运动场正式投用,塑胶跑道上跃动的身影、绿茵场上奔跑的欢笑,为这所乡镇学校注入了崭新活力。

旧貌焕新颜:从“水泥地”到“梦想场”

“以前跑步时总怕摔跤,现在可以在软软的跑道上自由奔跑了!”六(3)班学生袁野看着崭新的塑胶跑道,眼里闪着光。过去,红安二小永河校区的运动场是水泥地面,雨天积水、晴天扬尘,体育课常因场地限制“缩水”。

2024年3月,中国石化销售华中分公司投入80万元,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完成运动场改造:270米标准化塑胶跑道、篮球场、人造草皮足球场等一应俱全。五(1)班学生汪继超兴奋地说:“我们班同学现在最期待体育课!我和队友约好了,要在新足球场踢一场比赛,将来还想代表学校去县里参赛!”

在中国石化销售华中分公司的帮扶下,二小永河校区多措并举推动校园足球稳健、可持续发展。学校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规范教学常规,落实大课间活动,举办运动会、足球比赛、足球演讲等比赛活动,成立足球兴趣社团,每天开展一小时足球训练,聘请校外足球专业机构教练员对足球队进行专业系统的指导,极大地改善了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足球竞技水平。

2024年6月13-15日,二小永河校区成功举办姚基金美丽乡村足球季湖北赛区红安县联赛,比赛现场,二小永河校区的足球小将们使出浑身解数,娴熟地进行传球、攻防、射门等动作,比赛现场热闹非凡,每一次进球都收获了现场观众的高声喝彩。

三年帮扶路:从“输血”到“造血”

二小永河校区于2021年12月18日搬迁到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67亩,建筑面积7950平方米。然而由于建设资金不足,该校一些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教学设备的更新,不得不停滞不前;校园环境的优化、操场的改建等众多规划只能停留在图纸上,无法付诸实践。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永河校区蜕变始于2023年6月。作为中国石化第二批教育帮扶单位,该校与中石化销售华中分公司、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结成“两企帮一校”对子,开启为期三年的全方位帮扶。中石化公司领导四次实地调研,围绕“五育并举”的理念和二小永河校区“五真文化”制定帮扶方案,从硬件改造到师资提升,从课程创新到文化培育,步步精准。

“名校牵手”激活乡村课堂

“武昌中华路小学的老师来上课时,教室里挤满了旁听的老师!”语文教师董托凤感慨。中国石化推动武昌中华路小学与二小永河校区结为姊妹校,通过“送课入校”“同课异构”“跟岗培训”等方式,一年内开展10余次教研活动。数学教师车适坦言:“学习名校的教学方法后,孩子们举手更积极了,连最内向的学生也敢上台讲题了。”

“种豆得豆”种出成长希望

“我种的黄豆发芽了!老师说我获得了‘能干豆’!”四年级学生闵艺昕举着劳动实践手册,自豪地展示成果。中国石化结合当地农耕文化,协助学校开发“豆课程”,形成了“1+N”劳动课程体系。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学生们从选种、播种到收获全程参与,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锻炼。学校通过“五豆”评价维度(灵性豆、聪明豆、蹦蹦豆、美丽豆、能干豆)记录成长。校长彭航表示:“一粒豆子教会孩子们责任与坚持,劳动教育真正‘活’了起来。”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积极协助二小永河校区推进课程改革,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通过创新整合,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种豆得豆”实践育人课程体系。二小永河校区校长彭航说:“‘种豆得豆’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提供丰富多元的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重视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与感悟中获得全面发展。”

经过校企几年的合作探究,二小永河校区“种豆得豆”实践育人成果,被教育部基教司评为2023年度基础教育领域实践创新典型案例,是湖北省四个入选典型案例之一。2024年9月,二小永河校区“种豆得豆”实践育人课程构建团队被评为红安县改革创新优秀团队。

打造有温度的价值体系

被中国石化第二批教育帮扶单位后,二小永河校区积极打造教师幸福工程,充分发挥教师优点,通过学校发展和教师素养双提升,让教师找到价值感、归属感、认同感;激发职业热情,不断构建积极向上的学校价值体系。

2025年1月16日,红安县二小永河校区举行期末散学典礼暨期末总结大会。活动中,二小永河校区利用中石化教育帮扶专项资金对“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对本学期文明之星、智慧之星、运动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阅读之星及五好少年,颁发了奖状以及中石化捐赠的礼物。

二小永河校区推行开放式办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行大家访活动,实行家委会制度,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依托中石化央企品牌效应,致力构筑“家校社企”四位一体育人新格局,开创了学校治理新局面。二小永河校区特色办学经验先后被《人民日报网》《湖北日报》《荆楚网》《黄冈日报》等省市媒体宣传报道。

学生回流,乡镇小学正在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

2024年11月,在二小永河校区丰收节活动现场,二小永河校区副校长董改高兴地说:“中石化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校内设施,支持我们开展活动,让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阳光,让我们的校园更有活力。”该校开设了足球、篮球、绘画、电子琴等40多个社团课程,利用课后服务开展活动,实行自愿选班,全员参与,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发展的需要。并定期举办艺术节、体育节、丰收节、“油菜花开”亲子游园会等,给学生们提供展示的舞台,极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进而让‘双减’政策巧妙落地。

正是一项项中石化帮扶的红利,让二小永河校区经历了一次次成长和变化。

学校的发展、孩子们的变化,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们纷纷为学校点赞,学生开始“回流”,不到两年,二小永河校区“回流”了50余名学生,其中不乏一些从武汉市区学校转校的孩子。

“家门口的学校这么好,咱还费劲跑远处干啥?”二小永河校区三(2)班学生家长马吉祥的话,代表了不少家长的心声。

在中国石化的帮扶下,二小永河校区校园美、教师强、活动优。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二小永河校区正在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

未来可期:让教育之光照亮山乡

“我们的目标是办农民家门口的优质学校,让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中国石化销售华中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企业将持续推进“硬件+软件”双升级:扩建多功能教室、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设立奖学奖教金、组织学生赴武汉研学;建立校园记者站,助力孩子用笔尖记录家乡变迁。

站在崭新的运动场上,四年级学生吴慕颜对未来充满期待:“我想当记者,把学校的变化写进作文里,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石化的叔叔阿姨帮助我们实现了梦想!”

从斑驳水泥地到多彩运动场,从传统课堂到“五育融合”,中国石化以教育帮扶之笔,在红安这片红色热土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正如那首感恩之诗所诉:向下扎根的帮扶力量,终将托举更多向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