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平方公里的库区面积,2313公里长的库岸线,若仅依赖传统人力管护方式,“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对320万“守井人”来说压力巨大。然而,湖北十堰人既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又有破解难题的智慧。
在过去十年里,借助无人机、卫星等前沿科技,集“空、天、林、地、水”于一体的水质安全监管防线已构建完成。
随时待命的“地空卫士”
在丹江口市凉水河镇柳河口村,一架归巢式无人机从机巢缓缓升空。几分钟后,碧波浩渺的丹江口水库以及丛林繁茂的库岸便清晰地呈现在监视器画面上。
这种归巢式无人机续航时长可达50分钟,能在飞行10公里后自动返回充电,在巡航模式下每天最多可飞行12趟。它主要用于库岸线和入库支流的日常巡护,所拍摄的影像资料能够实时传输至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系统还设有预警功能,一旦探测到水质问题便会自动报警。
在归巢式无人机投入使用之前,丹江口水库周边诸多区域因人力难以到达,很容易形成监管盲区。“有些地方看似直线距离仅几千米,但徒步前往至少需要半天时间。有了无人机助力,丹江口库区水面与岸边是否存在垂钓、放牧等行为,在监视器里一览无余。”丹江口市联通公司副总经理许烁指着空中飞行的无人机介绍道。库岸不少地方坡陡林密,车辆无法抵达,只能依靠步行巡查。无人机在高空进行无死角巡查,能有效弥补人工巡护费时费力且视野受限的不足。
“过去我们整日在巡护路上奔波,历经四季风雨,日行200公里,穿梭于辖区15个乡镇守护水源。”十堰市生态环境局丹江口分局工作人员张学理表示,如今执法监管用上无人机,大大减少了旅途劳顿,执法效率显著提高。
无人机江面巡查在丹江口库区已成常态。
像柳河口村这样的归巢式巡库无人机,在丹江口市共有20台。“无人机可自动识别并预警影响水库安全的隐患。”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调度员周淑婷轻点鼠标,十几公里外的无人机立刻从机库起飞,按照预设路线巡航。在周淑婷面前的大屏幕上,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实时呈现,哪里有问题清晰可见。正常情况下,这20台无人机每天自动定点巡飞3次,如有需求可随时操控单个无人机起飞。
一架刚完成巡查任务的无人机正在返航充电。
除了无人机负责丹江口水库库周巡护工作,管道机器人在丹江口市的保水、护水工作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无人机不同,管道机器人的“工作地点”是丹江口市城区的排水管网。
管道机器人其貌不扬,它依靠四个轮子移动,身后拖着长长的线缆,头灯就像一双明亮的眼睛。过去,排水管网监测主要依靠人工,但管径太小,工人无法进入管网内部。
如今有了管道机器人,问题便迎刃而解。它不仅能够伸缩自如,还能在“爬行”过程中拍摄,工作人员在电脑端就能查看管网内部情况,而且监测过程不会对管网造成损害。
这就好比给丹江口市的地下排水管网做了一次全面的“肠镜检查”,技术人员可以直观地找到“跑冒滴漏”之处,进而开展管网修复工作,防止污水流入库区。
24小时不间断的“天眼”巡查
为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十堰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其中对整个丹江口水库进行全天候遥感监测的卫星,是十堰守水、护水的关键手段之一。
坐落在丹江口大坝下游不远处的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
“卫星监测到凉水河镇中学南侧疑似有漂浮物,请安排相关人员现场排查。”“十一”长假第二天,丹江口市凉水河镇党委书记马必云接到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的电话后,迅速带领护水工作人员赶赴反映事项所涉地点白龙泉村排查。经实地核查,卫星监测区域水域存在漂浮树枝,马必云立即安排护水员打捞清理。
像马必云这样的经历,丹江口库区许多乡镇负责人和守水志愿者都曾有过。自从有了卫星网络的全天候监测技术支持,丹江口水库每个角落的实时画面都能准确、快速地传回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
护水志愿者们交流学习护水工作经验。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域面积1050平方公里,其中丹江口市境内达452.5平方公里,占比43.1%。多年来,丹江口市始终将治水护水工作置于突出位置,坚决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底线,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7项达到Ⅰ类标准,水质连续10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平。
“通过卫星这个守水护水的‘先锋哨’,实现实时监测和及时预警。”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昆介绍,为持续提升守水护水能力,丹江口市专门租用卫星,对辖区环库排污口、入库的51条河流及库面进行监测。
同时,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团队的技术支持下,丹江口市搭建了卫星遥感水质监测、环库岸线监控等八大“智管系统”,对水库水质实施“空、天、地、林、水”多维度、全天候实时智慧监管。
大数据赋能的“防污铁闸”
为防止企业偷排污水,处于守水护水核心区域的丹江口市启用了大数据技术。目前,系统已接入39家重点企业,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对比分析,能够自动判断企业是否偷排污水,并及时采取整治措施。
大数据系统为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安全再添一道防护网。
在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随机打开数据系统内一家医药企业的监测页面,可以看到该企业的进水量、出水量、用电量等实时更新数据信息,企业排水口的PH值、磷含量等信息也在同步变化。
当前,由高空卫星、无人机、200多个环库岸线的高清摄像头构成的立体化监测系统,将污水偷排、非法垂钓、危化品车辆运输等情况悉数掌握;地下雨污管网内的监测仪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出现“跑冒滴漏”,管道机器人能够精准探查并及时修补;对水库水质断面及入库支流沟渠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出现异常自动预警。
巨大的库区面积和漫长的库岸线,使得丹江口水库无法像小型水库那样实施封闭式管理。而且,水库消落区面积大,影响水质的因素众多,应对突发状况更需要科技手段的强力支持。
“例如库区突发水污染事件,我们可以立即启用数字孪生系统,迅速摸清不同处置方案下污染物扩散的方向和程度,调整水库下泄量,确保渠首尽可能不受污染。”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蒋蓉说,通过建立水质应急响应预案库,将未知变为预知,让处置措施跑在风险之前。
目前,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已经整合水上执法、陆地巡护和生态环境警察大队这三支力量,通过统一协调调度,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对智能监控系统发现、群众投诉以及上级交办的问题线索限时处理。
“如果问题未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毕,线索将自动移交隔壁的纪检监察大厅,由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督办,确保问题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主任张岩介绍。
记者:何利 吕伟 刘成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