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高桥镇为“五保”老人托起幸福晚年

2024-12-11 17:27   毛红平

红安网消息   一遇到刮风下雨,来自红安县高桥镇何家湾王家楼74岁的罗厚让就会发愁,怕在路上滑倒,但在12月10日下午,这个揪心多年的愁事终于消除了。

当日下午,村两委干部来到他家,将他送到高桥镇农村福利院,曾任过该镇程河村的党支部书记、镇农村福利院院长的邓小华热情地接待了老人,院里为他铺好了床,帮他换上新棉袄,到吃晚饭时,护理班长叶桂红为他端来热气腾腾的肉丝汤和滚烫的排骨汤,老人边吃边感激地说:“这里住宿好,吃的好,穿的也好,我好开心啊!”

占仲均今年75岁,年青时在外打工,现在老了腿脚不便,作为“五保”老人入住高桥镇农村福利院已有11个年头。当问到他在敬老院的生活如何时,占仲均说:“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我的亲人,他们无微不至照顾我的饮食起居,我在这里生活得既舒心又健康。”老人喜欢喝点小酒,日常也爱唱歌,经常练几嗓子,他的歌声为恬静的福利院增添了生机。

高桥镇农村福利院坐落于邓家塆村,风景秀丽,三层新建的福利院大楼让人感觉耳目一新,门前一片头几十亩的菜园,一片绿油油的,各种蔬菜别齐全,几个健壮的老人正在菜园里锄草。走进院内,休闲长廊上,两位老人正在话家常,活动室里不断传来工作人员带领老人做健身手指操的声音,护理班长叶桂红说:“平日里,我们在这里带领老人做健身操,为老人们表演自创的小节目,每逢传统节日,还会精心策划组织文艺演出,与老人们一同过节,丰富老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穿过活动室的长廊,来到了福利院的就餐区,桌椅摆放整齐有序,主副食区域划分清晰,餐食荤素搭配,干净卫生。过道的两边是老人们的住宿区,房间里有淡淡的消毒水味道,床上被褥叠放整齐。“我们实行严格的卫生管理,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增加了消毒的频次,确保老人的居住环境整洁、舒适、健康。”邓小华介绍。

为进一步做好民生服务,保障五保老人能真正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近年来,红安县高桥镇不断加快农村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养水平,切实保障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高桥镇已建成的福利院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条件完备,满足老年人就近就地养老服务需求。且集中供养有效确保五保对象离家不离村,离户不离土,有利于五保老人之间的互相沟通,和睦相处,让其从形单影只到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改变其精神面貌。

“原来在老家住的是土房子,又漏水也不安全,现在到敬老院来住的是楼房,挺好的,铺的是席梦思,装的是空调,住到这我很高兴很满意。”占仲均高兴地说。

目前,福利院已入住45人,其中农村五保对象40人,代养社会老人5人。高桥镇积极落实好五保户供养政策,及时发放每人每年特困供养补助金,并根据五保老人失能水平发放不同的护理费。同时在节日期间组织志愿者进行走访慰问,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温暖五保老人的心。

据悉,高桥镇农村福利院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成立了院委管理委员会,完善院委会议事制度,坚持院务公开;日常生活管理有序,院民饮食、起居,院民护理、公益劳动,倡导院民相互服务、相互管理、相互监督;安全措施得力,始终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对进出人员实行严格把关登记,查排了各类安全隐患,配置具有实效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改善居住环境,今年10月中旬在县民政局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多方协调对该院进出主干道进行硬化、刷黑工作;大力发展院办经济,对于院内闲置土地进行合理整合及时种上各种应季蔬菜、瓜果等。让有行动能力的院民参与劳作,增加院民的参与感及积极性。

晚饭后,邓小华一边安排老人饭后活动健身,一边介绍说,福利院占地面积11.79亩,建筑总面积2000平方米,设置床位61张,工作人员10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护理人员7人,配有医务室、老人活动室、餐厅、多功能文化室,能很好的解决五保老人的晚年生活和养老问题,真正提升了五保老人的幸福指数。

“我们将严格按照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抓好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培训,用真心、细心和爱心为广大五保户建设幸福家园。”邓小华对福利院养老事业充满了百倍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