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开展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效率和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023年10月,省委提出加快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今年以来,红安县结合实际,将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年度重点改革工作,扎实有序推动项目实施,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
在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上,23.2平方公里的红安县主城区基础地图、地形地貌、行政区划、水系河流、城乡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白模等都一一显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土地储备智慧监管平台,快速、直接调用CIM平台数据,如身临其境一般。
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黄鹤祥表示:“我县遵循省级‘两级建设、三网部署、五级应用’要求,以黄冈市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平台为依托,按照‘155N’总体框架进行规划(即1个数据平台、5大基础设施建设、5大保障体系、N个特色应用验证),坚持新旧统一,充分利用‘旧’基础建设‘新’系统,着力构建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体系。”
为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我县组建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由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的攻坚专班,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为基本原则,坚持城乡一体化、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城市数字模型为基座,对县域内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房屋建筑、城市道路、市政设施等数据进行编码赋码,融合“一标三实”数据,集成统一接口、统一界面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
黄鹤祥说:“截至目前,我县已在CIM平台上,完成统一标准地址‘流水线’2.0版升级改造生产上图,实现自动更新和闭环管理,完成全域五类空间数据(除白模)的收集、治理、编码和上图,编码赋码率达100%,‘一标三实’数据治理上图精准、成果显著,完成了两个县内应用系统平台的对接。”
与此同时,在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基础上,升级改造黄冈政务云、电子政务外网、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等软硬件支撑,持续加强应用体系化标准化建设,形成172个应用系统“一本账”,打好“一网统管”基础。
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为城市数字化提供厚实“土壤”、坚实“底座”,相关应用也正逐步验证。自4月18日,我县发放全市第一本使用统一标准地址的不动产证以来,已发放7本,让房子有了“数字身份证”和不动产证双重“证件”。
已经对接的土地储备智慧监管平台调用CIM空间数据后,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示红安县的土地储备情况。智慧养老系统可以调用CIM空间数据、“一标三实”人口数据,能够更快速、更精准地定位养老人群,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管理和服务。
黄鹤祥说:“下一步,我们要再接再厉、鼓足干劲,加快推进数据库建设、‘一标三实’、政务外网升级改造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升级‘云、网、数、算’等软硬件设施。还要尽快组建专业运维团队,推动政府应用系统对接融入公共数字底座,实现‘数据进得来、服务出得去’,确保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以信息化赋能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红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