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玉屏山

2024-12-03 16:56   红安县八里湾镇   柯建文

红安网消息  玉屏山,又称屏山。位于红安县八里湾镇东南面的李东湾村境内,它和其它的众多的大小山峦一样,静静地安卧在远离闹市的荒山野岭之中,它的普通和平凡从未引起常人的注意和重视,几乎淡忘出了人们的视野。

第一次得知“玉屏山”的名字是1989年的春天,当时,我从红安县内部的一份文史资料上看到了下面这样一段只言片语的记述:玉屏山摩岩石刻,位于八里湾镇东南面约2.5公里处,属明朝历史遗迹。至于其中的奥秘和故事,我却知之甚少。后来,身为文史爱好者的我,每次下乡,该村具有高中学历的村干部石西平总喜欢津津乐道地向我讲述玉屏山与红安耿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和精彩故事,于是我便对玉屏山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并着手四处收集、查阅、寻找与玉屏玉有关的轶事。

甲辰年七月四日上午,应红安县楚黄文化传媒负责人和耿纪福(耿氏第十五世嫡孙)之邀约,我和黄石市文联副主席刘远芳,红安县人大干部李明,红安县文物局文史专员卢崇军,红安融媒体记者张凌一行十余人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来到了八里湾镇李东湾村委会办公室集合,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探访充满神秘色彩、谜团重重的玉屏山。

各路人马到齐后,在村支部书记石西平和退休教师金先平的引领下,大家不顾炎天暑热,头顶烈日,汗流浃背,一路上,身穿越密林草丛,脚踏悬岩峭壁,手攀枝条藤蔓。几经周折,20多分钟后,终于来到了“屏山”摩岩石刻的巨大碑石所在地。伫立碑前,但见碑石面积约4.2平方米左右,长方形状,由一块天然生长的巨石凿刻而成;此碑状若纸质牌匾样式,四边凿有单线深沟边框,框内正楷书有阴刻的“屏山”两个半人高的大字,右上角小楷竖书“明万历乙未岁次”、左下角同好小楷竖式落款“耿叔子定力题”,每处的字迹均清晰可辩;石碑旁有数棵百年古松相伴,尤其是左边的一棵柏树更引人注目,这棵柏树完全长在石头裂缝中(既无泥土、又缺水份),树身高约2.5米、树身腰围约2.6平方厘米,从树身斑驳的老皮和婆娑的枝叶判断,该树的树龄至少在数百年之上,该树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久盛不衰,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

“我家就住在这座山脚下的叶家凹湾。小时候,听我爷爷讲,这座山原名叫玉屏山,山东面的那座小山叫葫芦山,连接玉屏山和葫芦山之间的横岗就象一条金线,风水学上称此地为金线吊葫芦,是上等风水宝地,明朝户部尚书、红安之父耿定向的父亲耿金就安葬在葫芦山上。”站在碑石前,87岁的金先平老师一边指指点点,一边十分缴动地向大家介绍,“十九世纪五十代,山脚下有个湾子叫耿家院子,居住着几户守墓人家,该湾是耿氏在此买下的地盘(包括山、水、田、地、道路等等),此地盘为守墓人家提供了必要的生活条件,后来此湾逐渐衰落了。”

我们小心翼翼地从玉屏山下来后,来到了耿家湾的遗址所在地,原有房屋已变成了一片废墟,有目可睹的只有一副古老的大石碾、两口小水塘、几棵古老的枫树和残垣断壁的块块青石条,面对着我们这批不速之客,它们彷彿在无言地向倾诉着昔日的荣光和神秘。

“从我记事起,以前,墓道口有两米多高的由汉白玉制成的石狮、石马、石人,一对对十分对称地安放在长长的墓道两侧,场面十分壮观。”从耿家院子出来,朝东面绕了一大圈山路,我们一行来到了葫芦山旁,站在山脚下,远远望去,此山的形状与葫芦一模一样,形态十分逼真,在这里,金老师一边兴高采烈,一边绘声绘色地告诉我们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石狮、石马、石人先后被一些不法文物贩子盗走了,过去的辉煌现在荡然无存。”

一会儿,金老师又带我们来到了葫芦山的山脚下,在这里,他十分激动地告诉大家说,“葫芦山内全是空洞,至于该洞作何解释不得而知,洞前就是静庵公耿金老先生的长眠之地。可惜的是,在农业学大寨的年代里,静庵公坟头原立的墓碑、墓志铭全部被废,就连坟头也不见踪迹。”大家注目细看,只见两块平整的巨石将山洞牢牢封堵,旁边的静庵公耿金的墓地也只见一堆黄土和几棵野菊花和仙人草。随行的文物工作者卢崇军说,“2011年,这里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据红安相关文史资料记载,金先平老师关于玉屏山、葫芦山的解说与史实十分吻合。”

听着金老师的一系列介绍后,作为耿氏后裔的耿纪福老师从包里拿出厚厚的几本《耿氏族谱》,当他翻到耿定向(祖籍系红安县杏花乡大屋冲,明朝理学大家,俗称天台先生,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直系亲属的页面时,只见族谱上的图、文关于静庵公耿金墓地的记述与眼前的一山一水一物完全吻合时,他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了,然后,他紧紧地握着我的双手说,“多亏了柯老师提供的寻访信息,多亏了各位领导和文史专家的辛勤付出,要不是你们给我提供了如此重要的线索,作为耿氏的后裔,我们真不知道自己的祖先葬在八十里地之外的玉屏山上呀!”

常言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经过整整一上午的察看现场,听知情人解说,核查历史资料,我们终于找到了六百多年前、明朝户部尚书耿定向父亲耿金真实的墓葬之地,每个人心里都充满着无比的喜悦和对历史的敬畏。

十余天后,同为文史爱好者的——红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国彬,又专邀李明、卢崇军、耿纪福、张凌、石西平和我一起再赴玉屏山寻踪问迹。一路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重温着上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接连两次登临玉屏山,虽然每次都是披荆斩棘,腰酸背疼,但令人欣慰的是,伴随着追寻力度的层层深入,大家收获的各种信息也更加完善、更加充实了,玉屏山与耿氏家族数百年前的未解之谜终于找到了完整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