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改革攻坚在一线,基层治理大家谈。今天的改革话题是:补齐流域治理短板,汇集民生发展活力——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笔,书写强县富农绿色经济新篇章。今年以来,黄冈市生态环境局红安县分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流域综合治理作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形式,坚持问题导向,以治理难度最大的太平河小流域为突破口,切实筑牢流域生态屏障。
红安县太平河起源于高桥镇马鞍山水库,流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于太平桥镇紫潭河村汇入倒水河,全长29.1km,流域规划面积96.6km2,覆盖高桥镇、觅儿寺镇、八里湾镇和太平桥镇4个乡镇28个行政村。曾是我县沿线水患最多、承载企业最集中的河流。
黄冈市生态环境局红安县分局以太平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切口, 通过申报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资金7000余万元,对高桥河、西张元河等9条支流,实施建设生态沟渠、河道垃圾清运、污染底泥清理等工程,治理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
黄冈市生态环境局红安县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卢胜红介绍:“对源头的马鞍山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修建生态护岸和生态沟渠5.7km,疏浚河道并清淤3.3万立方米,清运垃圾940吨,造林育林4446亩防止水土流失,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Ⅳ类,基本消除了沿线水患风险,切实筑牢流域生态屏障。”
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黄冈市生态环境局红安县分局对太平河及支流的入河排污口开展排查、溯源及现状监测工作,对排查出的60个入河排污口编制“一口一档”整治方案,分类实施治理。采取“大三格+生态塘、生态沟渠、人工湿地+农业综合利用”污水处理模式,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从源头解决污水乱排乱放问题。
湖北省金圆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经理吴伟林表示:“对县属国企而言,治污减排不仅是法律责任、社会责任,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将积极主动履行生态环保主体责任,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妥善处理,确保不对太平河流域造成污染。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进公司旗下的绿色矿山和新能源项目,并将其作为国企市场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为全县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国企力量。”
红安县以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纲,在太平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积极探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等产业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增绿,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觅儿寺镇尚古山村村干部阮春介绍:“我们发挥本村特有的资源优势,发展红色写生、民宿餐饮、果蔬采摘、休闲观光、电商直播等绿色新兴产业,建立校地合作、联农带农等机制,带动200多人在家就业,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万元,我们村还被评为‘十大荆楚最美乡村’。”
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村民综合素养的提升。如今的尚古山村村民已自觉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村民们对可回收垃圾通过扫码、投放、称重,并获得积分。拿这些积分村民们可以在村口积分超市兑换面、油、纸、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
湖北丰润环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汪辉介绍:“通过前端分类、中间分拣、末端回收利用等环节,这些生活垃圾会变废为宝,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不能回收利用的会运往垃圾焚烧发电厂发电。”
卢胜红表示:“我县将持续按照‘和谐人产水、静流太平河’的定位,围绕安全底线保障、污染防控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产业绿色低碳、绿色基础设施五个方面,统筹考虑流域的自然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以系统治理的思维,科学精准施策,深化共同缔造,推动各种生产要素、项目、资金等资源向太平河小流域统筹、倾斜,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全力推动流域内水质与生态修复、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转变,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红安县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