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传播思政课 让红色成为青春底色

2024-09-06 18:15   祝杰、熊欣、王一颖、李明、韩振、张胜红、肖至澖

红安网消息   借助社会大课堂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是高校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8月27日至28日,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们走进“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开展“红色经典阅读与传播”社会实践课程暨“大学生红心宣讲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悟红色革命精神的同时,发挥所学所长,肩负起时代发展的青春责任。

“据秋平在电话中说,村里和组里同意你家免交提成,不能这样做,万一交不起,我给你想办法,遵照党章规定支付。”红安县七里坪镇观音阁村党支部书记秦秋平介绍说。

秦秋平为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学生红心宣讲团”学生们读的这封信,正是他的伯父秦光远将军写给三弟秦遵礼的。仅仅过了一个星期,秦光远将军不放心,又紧急给秦遵礼写了第二封信,再三嘱咐他不要搞特殊化,不要给村组添麻烦。

“秋平在电话中说,村和组的负责人同意你家免交提成。前信我已说过,不能免还是要交,这样做正大光明。”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孙嘉树说。

像这样的红色家书共有10封。一封封家书,尘封着往年旧事,也蕴含着秦光远将军的家风与初心。听现场讲述、诵红色家书、访将军故事,这样的一个场景,甚至一个物件都可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他的精神,贯彻到我们每一天的日常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传承这样的红色精神。”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杜俏彤说。

“刚刚有个同学跟我说,‘老师,今天上午秦书记的话,我都全部听进去了。’村党支部书记用他非常朴实朴素的话语和他的这样一个作风来跟同学们讲话的时候,其实他有体现到这样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这样的思政的作用。”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李鸿说。

在黄麻纪念园唱响红安革命歌谣《黄安谣》,诵读诗歌《将军的摇篮》;在七里坪长胜街革命遗址群,与列宁小学学生们“大手拉小手”,同唱红色歌曲《庆祝苏维埃》、合颂近现代诗《英雄》……从课堂内走到课堂外,学生们带着问题在真实历史脉络中寻找答案,这个过程让思政课堂“活”起来,也让学员的思考“活”起来了。

“要把这种革命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艰险的精神,要把它投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然后努力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学生罗瑞临介绍说。

感受氛围并不是这场“行走的传播思政课”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们带出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只是第一步,让学生们感同身受的学习体验成为学懂弄通的理论武装过程,才能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对于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和铸魂价值。

“沉浸式的、有情境的环境中去学习红色经典,才能够真正地对红色经典产生的历史背景、对我们中国共产党这样的一个历程和初心,有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学生学完之后,输入之后还能够输出,能够把红色经典作品,能够做二次的传播和转化,以实际行动向我们的新中国成立75周年去献礼。”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主持系教授王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