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守望 花光养老积蓄 一辈子只为唱响“红安红”

2024-06-28 11:22   红安县文联   毛红平

红安网消息  6月27日,在红安县觅儿寺镇张胡家村新风剧团,几个师傅正在舞台上紧张忙碌地布置幕布背景。

“76岁的老团长张治祥一生热爱文艺工作,他从18、9岁开始,一有空就爱唱戏,唱了50多年。这不,县文联和音乐家协会听说他一生爱戏如命,还花光养老积蓄,义务演出上千场,被他的精神感动,决定就用他剧团的舞台,专门为他组织一台戏!”听说我们慕名而来,红安县音乐家协会前主席樊祖林、主席冯淑芬抢着告诉笔者。

半个世纪守望 花光养老积蓄 只为唱响“红安红”

上世纪60年代,张治祥就活跃在觅儿寺镇凉亭村文艺宣传队,1971年到镇广播站工作,后又调往红安县供销合作社生资公司驻觅儿寺站,这一干,就是近50年,直到2008年光荣退休。

这期间,张治祥一有空就唱戏,还时不时地组建草台班子,到周边县、镇、村去演出。

由于张治祥一生只爱唱戏,他手头的退休费和自己做生意每年近9万元的收入,全部用于剧团投资了,并没有什么积蓄,儿子张春晓对他曾有过不满。老伴阮友明开导儿子说:”你爸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就是有爱唱戏这个爱好,算了,让他去,爱什么,什么就养人!”

这样,一家人都默默地支持他。当他遇到购买道具、音响困难时,在外做生意的儿子,也会暗中相助。

这不,听说县文联和县音乐家协会、县剧团要来慰问演出,张治祥决定更换一下幕布和设备,整个费用需要一万余元,儿子张春晓打电话跟供应商,叫他不要找老爸收费,费用多少直接由自己出。“这几十年,老头子出资120多万元买道具、乐器,凡是县剧团有的,他都有。先后打造了5个演出舞台,建有楚剧、皮影戏、歌舞表演3个演出组。”老伴阮友明说。

最让张治祥心痛的,是2023年投资建的戏剧舞台,被一场大雪压垮。今年开春后,张治祥就开始四处张罗,吃喝在工地,终于又重新建了一个可容纳120余人的新剧场。除此之外,他还安装了3盏路灯,铺设了100余米的水泥出口公路,以方便群众来看戏。

有人会问,演出会有收入吗?回答是:没有。

新风剧团演出从来不收钱,都是义务演出。有时,老伴还要贴饭、贴菜供观众就餐,人多时,一天就有上十桌客。“他一生痴爱唱戏,村里人叫他‘张神经’,可我却是十分理解并支持他,他的爱好感染了我们一家人,我们一家人也都成了剧团的打杂工了。“老伴阮友明总是笑着说。

在剧院里,有一大片菜地,各类蔬菜长势旺盛。“这些蔬菜都是他和老伴种下的,就是为戏迷们吃饭准备的。”红安县音乐家协会主席冯淑芬介绍。

送戏上千场,育人上百名,一生只为“种文化”

剧团虽是草根的,但的,所有的灯光、音响、服装、台幕、道具,张治祥都置办得相当齐全,而且还备有楚剧《郭丁香》《乞丐状元》《养女养母》《双拜花堂》《送香茶》等达30场。

“我们剧团常驻演员有13人,平日里都是兼职演员、戏曲爱好者登台表演,最多的一年剧团演出人员达60人,前往觅儿寺、八里湾、太平桥镇,以及新洲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张治祥说。

50多年来,送戏下乡达1000余场,仅2007年一年就送戏下乡达150场。其中,有一年在八里湾镇毛张坞村演出了近2个月,观众达6000余人次。“从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直到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新风剧团从没间断过。”张治祥说。

在新风剧团,年龄最大的团长张治祥有76岁,最小的是刚满40岁的大专生。

平时一有空,红安县剧团的演员谢小平夫妇就来找张治祥讨教,学习。新风剧团的新学员刘芬一到剧团就向张治祥拜师,近50年来,他带过的学徒不下130人。

“徒弟们都和我一样,都是讲好红安故事、传播红安好声音,所到之处都是义务演出,不收群众一分钱。”说到所带的学徒们,张治祥一脸的骄傲。

新风剧团每年演出,都会吸引麻城、新洲、武汉的戏迷们前来。有时,等张治祥的节目演完后,这些来自外地的戏迷就会利用他的舞台,上台表演一曲。今年初,听说张治祥的新戏台重新建成后,武汉青山的戏迷邹某、大冶剧团的退休演员邱某马上相约带着80多个戏迷,来到张胡家新风剧团共演一场《庵堂认母》,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精神文化大餐。

“‘夕阳红’唱响‘红安红’,农村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新风剧团一定要传承红色文化,讲好红安故事,唱响红安好声音。”张治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