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口痛不是病,痛起要人命。”“牙好胃口就好”。多年来,红安民间一直流传这两句俗语。位于大别山南麓的红安县中医院,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爱岗敬业、“深耕”口腔,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多年来,为红安乃至周边县市群众的吃饭问题带来了福音,他们就是红安县中医医院口腔科团队。
走进红安县中医院门诊楼四楼口腔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候诊的患者正井然有序等待诊疗,各功能分明的诊室、大厅内诊疗牙椅依次排开,医护人员穿戴着专业设备,仔细为患者检查、诊疗。“二十多年来,我们累计让数十万人能吃得下饭。”科室主任吴吉忠笑着说。
1+1+1+2=17+2+2+1
提到口腔科发展,该科主任吴吉忠如数家珍。“2000年,我初到中医院来时,科室仅1张椅子,1台设备,1间房子,2名医生,那时人们对口腔问题不太重视,我们科室能开展的技术也不多,口腔科可以说是医院最弱小的科室。”
上图为吴吉忠主任治疗、带教
二十余年来,在中医院历届领导班子的重视支持下,口腔科团队,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体医护勠力同心、接续奋斗,诊疗技术日益精进,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突破,在区域内连续创下多个行业第一。2007年成功开展了全县第一例成人全麻下腭裂手术,2008年成功开展了全县第一例超地位阻生牙拔除手术,2018年开展了全县第一例高难度种植牙手术,2019年开展了全县第一例正畸种植钉支抗技术。特别是2020年以来,开展了全县第一例上颌窦提升术+种植牙修复,又独立开展了全县第一例上半口即刻负重修复术,2023年更是被评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如今,我们口腔科已经拥有17名专职医护人员(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人),2个大诊室,2个专科诊室,1个种植室。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全方位熟练开展口腔各类常规和疑难杂症问题处理,我们的技术在全县乃至全市范围内都处于专业领先地位。”吴吉忠满是自豪地说。
我拔了12000多颗牙齿。
吴书平是该院口腔科骨干医师、副主任医师,2002年到中医院口腔科工作以来,先后多次到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浙江大学、广东顺德等地进修学习,能独立开展正畸、种植、根管治疗等多项技术。“我是口腔专业毕业,参加工作后,最先接触的就是根管治疗,细数的话,我大概已经拔了12000多颗牙齿。”吴医生笑着说。
提起从业经历,吴书平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20年夏天的时候,一个在武汉读书回家的小姑娘,她本来已经在武汉某医院拔了左边的两颗牙齿,结果接连出现了溃疡、舌头麻、脸肿等症状。回红安来后,她找到了我,我根据她的就诊记录并仔细检查后,采取针对性措施继续拔了右边的两颗牙齿,后续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为此,她还写了满满三页纸的感谢信,这个姑娘太有意思了。”
上图为患者夏某送给吴书平医生的感谢信
而近年来,像这样慕名而来,找吴医生问诊的患者还有很多很多,覆盖范围远及安徽、河南、江西等地。
她清了38000人的嘴。
中等身材、眼神凌厉、操作专业、细致耐心是大多数患者对口腔科副主任陈丽的印象。笔者在走访陈主任时,恰巧碰上家住培城社区的王奶奶复查结束。“大概一个月之前,我牙齿下面靠里面的大牙不知道怎么痛的不行,完全吃不得饭,我本以为拖几天就好了的,谁知越来越痛,我的女儿就非要我来医院看,我找到了陈医生,她跟我看了2次,修补了一下,又吃了几片药,再不痛了,今天过来复查,已经完全好了。陈医生正是个好医生呐!”王奶奶笑得乐开了花。
上图为陈丽医生正在为患者诊疗
陈丽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并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进修1年,2010年参加工作,已从业14年。除了诊疗患者,还肩负着科室日常管理。“有时候患者太多,科室事务太忙,我也很烦躁,也想发脾气,可是转念一想,不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患者的充分信任和一张张患者康复后的笑脸,才赋予了我们工作的意义么?”陈丽动情地说。2017年后,陈医生专攻青少年牙齿正畸、老年人镶牙和牙痛根除,至今已清除38000余人的口腔问题。
“展技术、塑形象,壮学科、树品牌是我们重要工作思路之一,我们将继续围绕医院十四五期间‘一体中心两大院区三级医院四大工程五大特色’战略部署,抢抓强县工程建设机遇,不断打造一个个为民、利民、便民的专科品牌,不断为老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实惠的医疗服务。”红安县中医院院长方冰桥坚定地说。
编后语:笔者在即将结束访谈的时候,吴书平医生说还想分享一点感触。他说我从业20多年,最大的感触就是要感恩。感恩师傅吴吉忠,是他带领我个人技能一步步走向成熟;感恩医院,是这个和谐友爱的大家庭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感恩患者,是患者的充分信任让我扎根口腔,无怨无悔。是啊,口腹之乐不正是国人在千百年饮食文化中的追求之一么?没有好的牙口,如何做到吃嘛嘛香?多年来,正是有了无数像红安县中医医院口腔科团队这样的“口腔人”在临床一线默默奉献、孜孜耕耘,才使得口腔疾病患者真正享受到了口腹之乐,红安县中医院口腔科团队也必将在守护万众口腔健康中再接再厉、再建新功。